(万象历史特约作者:子玉)

【1916年11月8日】1916年的今天,梁启超的枪杆子,推翻了袁世凯的蔡锷逝世,享受国葬

【梁启超的学生】

1882年12月18日,蔡锷生于湖南邵阳的一户贫寒家庭,原名蔡艮寅。5岁,开始读私塾,13岁考中秀才,1897年(15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当时,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蔡锷开始接触到维新思想,并且一辈子都深受梁启超的影响。谭嗣同、唐才常等人也是他的老师。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时务学堂被迫停办,他转入上海的南洋公学。蔡锷想要去日本学习,得到梁启超的大力支持,并给他汇钱。1899年,蔡锷在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学习政治哲学,后来改学商业。期间,加入了唐才常的“自立会”。

(长沙时务学堂旧址)

【失败后的刀刃】

1900年(18岁),他跟随唐才常回到武汉,发动了自立军起义,目标是推翻慈禧,建立拥护光绪的君主立宪政府。结果起义失败,虽然蔡锷幸免于难,但他的师友大部分被杀。失败后,他改名为蔡锷,“锷”是刀刃的意思。

自立军起义是维新派和革命党的第一次密切合作,从此以后大量维新派转为革命党,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孙中山与逃脱的自立军的领导人合影)

【中国士官三杰】

蔡锷返回日本,认为必须要学习军事。1902年11月,蔡锷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他学习刻苦,思想活跃,成绩突出,与蒋方震、张孝准,合称为“中国士官三杰”。

1904年10月(22岁),蔡锷毕业后回国,得到江西巡抚赏识,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等地,任军事学校教官。

他逐渐成为广西军方的重要人物,曾任广西陆军讲武堂总办、广西新练常备军第1标标统、广西混成协协统等,对后来桂系军阀的形成颇有渊源。

(日本留学期间的蔡锷)

【独立的云南都督】

1910年(28岁),蔡锷遭到广西士绅排挤驱逐,被迫离开,调任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蔡锷联合革命派人士李根源、唐继尧决定举兵响应,10月30日,攻占总督府,成立云南军政府,蔡锷任都督。随后,宣布云南独立,有力地支持了辛亥革命,迫使清政府退位,结束了两千年的帝制。

【政坛的风云人物】

中华民国成立后,蔡锷继续任云南都督。1912年,蔡锷任统一共和党总干事,不久该党合并到宋教仁的国民党,蔡锷退出。随后,他又加入梁启超领导的进步党,是当时政坛的风云人物。

1913年(31岁),宋教仁遇刺,宋中山组织二次革命讨袁,蔡锷是支持袁世凯的。但袁世凯害怕各地方势力坐大,将各都督召到北京,进行笼络监视。这年10月,蔡锷入北京,唐继尧继任云南都督。

(位于北京的蔡锷公馆)

【烟花之地的将军】

袁世凯并不重用蔡锷,任命他为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行政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等边缘角色。虽然被授为昭威将军,但他很不得志,流连于八大胡同,烟花之地。

1915年(33岁),袁世凯试图恢复帝制,他“劝进表”上第一个签了名。随后,他在梁启超的帮助下逃离北京,回到云南。

民间流传,说他得到了15岁妓女小凤仙的掩护,才逃出北京,传为佳话。

(1915年,蔡锷和他的长子在北京)

【以一敌八的军神】

1915年11月,蔡锷返回昆明后,立刻与唐继尧等人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了护国战争。护国军共三个军,分别向四川,湖南和广西三个方向出师讨袁,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

1916年春,蔡锷率部2万人在四川,一举击败了8万人的政府军,震惊全国。蔡锷因此被称为“军神”。袁世凯被迫宣布退位,并不久死去,由黎元洪继任大总统。

(1915年,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中))

【国葬的第一人】

随后,蔡锷担任四川督军兼省长。但这时,蔡锷的病情恶化,9月东渡日本治疗喉癌。1916年11月8日,蔡锷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年仅34岁。

蔡锷是再造共和的第一人。1917年4月12日,黎元洪为他在长沙岳麓山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他也就成为了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献上挽联:“军人模范,国民模范;自由精神,共和精神”。

(长沙岳麓山的蔡锷墓)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157篇作品,营员“子玉”的第11篇作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