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祥,男,汉族,2002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上尉警衔,现任青海总队二支队十七中队正连职中队长,第20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16年被武警部队表彰为“优秀基层主官”,所带中队连续3年被总队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

风雪弥漫,寒冷刺骨,冰溜雪滑、胸闷气喘……夏天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依然高寒缺氧,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已在青藏铁路守护部队坚守了11载的青海总队二支队十七中队中队长杨富祥,记不清这是自己多少次带队巡逻在可可西里无人区铁道,遇到了多少个这样春天里的“严冬”,目送了多少趟列车平安穿行“雪域天路”。

从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杨富祥就走上了青藏铁路守护部队,历任排长、副中队长、中队长。他从海拔4050米的三岔河到4533米的沱沱河,再到4868米的昆仑山,一路是越走越高,一呆就是11年,从未离开过青藏铁路守护线,把宝贵的青春留在了雪域“云端哨卡”,被官兵亲切地称为青春在 “云端打转”的队长。

他所呆过的中队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气候波诡云谲,六月也会狂风大作、飞雪漫天,空气含氧量仅有海平面的50%,行走步履稍快就会头昏脑胀、胸闷气喘,睡觉一晚上要醒来10多次、常常彻夜难以熟睡,普通感冒都可能引发肺气肿、脑水肿……这些地方被世人称为“生命禁区的禁区”。

11年前,时任支队机关参谋的杨富祥信心满满地来到青藏铁路三岔河大桥守护中队,准备一展身手。孰料,第一次随队参加武装巡逻,他就因为缺氧体能跟不上掉队了。“如果这是在实战中,还能允许我掉队吗?”不服输的他当晚就在官兵面前立下军令状:绝不给中队训练拖后腿!接下来几个月,他起早贪黑,刻苦训练,年终在中队接受支队军事考核中,他总评成绩就名列中队前茅。

作为一名中队军事主官,杨富祥深知,带领官兵在环境恶劣的昆仑山上“执勤守隧”,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光靠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练就中队官兵过硬的本领,方能确保遇有突发情况从容应对、处置无失。

在一次暴风雪山地追捕训练中,中队一名班长一马当先果断命中目标。一片喝彩声中,杨富祥却思索开了:在大风雪环境中,官兵快速追捕、射击视野受限,容易造成己方误伤,最好的办法就是依靠过硬的近身格斗制敌。经过作训部门几次严密论证和演练,支队采纳了他的建议:中队成立擒敌突击班,着重开展空手对白刃、一招制敌等近身格斗训练。

“肩上的使命重千钧,一刻也懈怠不得。”从此以后,杨富祥始终把目光瞄准实战训练场,将“精武强能”深深镌刻在军旅生涯。几年来,他针对高原气候特点,带领官兵相继摸索出了由室内到室外渐进性适应训练、恶劣天候实战化专项训练和情况处置梯次增援法等许多宝贵的经验做法。还探索总结出官兵易接受、易操作的“闭气练习”“腹式呼气”“厌氧对抗”等体能训练法,中队官兵抗高寒缺氧环境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驻守在环境恶劣的青藏线,海拔高,士气更要高;氧气少,勇气不能少。

无人区巡逻执勤,暗坑雪窝、狂风暴雪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官兵安全的潜在威胁。去年隆冬的一个清晨,气温骤降至-15℃。杨富祥带领官兵全副武装,顶着刺骨的寒风,踩着没膝深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踏上了每天例行的巡逻路。这里的天说变就变,暴风雪说来就来。风急雪狂,人根本站不稳,雪花冰粒直往脖子里钻,大家紧紧地裹着衣领、捂着棉帽,艰难跋涉。

突然,战士唐永强脚下一滑,身体被狂风吹得向后倒去,眼看就要滚下山坡,杨富祥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小唐,自己却因惯性摔倒,眼角被裸露的利石划出了一道口子,血刚冒出来,立即凝固了。卫生员正准备为杨富祥处理伤口,他却连连摆手:“这风越来越大了,要抓紧走完所有巡逻点!”说完,他又带领战士迎风冒雪向下一个巡逻点进发。那天,他们归队时已是深夜,比平时晚了3个多小时。

恶劣天候和艰难险阻在杨富祥身上留下累累疤痕,有人劝他说:“昆仑山这么艰苦,你躺着都是奉献,却要拿命去拼,值得吗?!”杨富祥的回应始终坚决而铿锵:“当任何一种需要与祖国繁荣和安宁这条‘命脉线’联系在一起时,我只有满腔的热血!”

“昆仑山上的兵都不是孬种,使命面前绝不退缩半步;宁可生命透支,也不让使命欠账!”杨富祥常常这样对中队官兵说。无论怎样的风风雨雨、艰难险阻,一旦遇有突发情况,他始终义无反顾、冲在前面。

去年9月,一头受惊的野牦牛突然撞破护栏闯入铁道,发疯似的在铁轨上四处奔跑,此时一列货车正从山下疾驰而来。情况紧急,正在铁道带队巡逻的杨富祥没有丝毫犹豫,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过去,与野牦牛展开周旋,一口气轰了好几次,才将这头倔强的野牦牛赶出铁道。但随后他就因剧烈运动呼吸困难,顿感天旋地转,晕倒在地。赶来的官兵按住他的人中好一阵子,他才苏醒过来,长舒着气说“幸亏把牦牛赶跑了!”

在部队,杨富祥是优秀干部,军政素质都没得说,样样在行;在家里,他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可他给自己打的分却是“不及格”,对家人的愧疚或许是他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情愫……

2010年9月16日,家里突然打电话告诉杨富祥,妻子张小红上班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左腿高位截肢。三天后,他急匆匆赶回家,看到躺在床上面容憔悴的妻子,哽咽着一句也说不出来!

“你在山上已经很苦了,我不想拖累你,我们离婚吧!”妻子的话让这个一向坚强的汉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将妻子一把搂入怀中,眼泪止不住地流淌下来。他知道,这辈子欠妻子太多太多……

受伤后的那段时间,张小红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整日以泪洗面,休假的杨富祥就寸步不离地守在她身旁:背她上下楼,做她爱吃的饭菜,用轮椅推着她到外面散心……丈夫的不离不弃让张小红的脸上又有了久违的笑容。

时光飞逝,眼看假期就要结束了,杨富祥拜托岳父岳母前来陪伴妻子。张小红知道丈夫担心自己,特意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微笑着对他说:“亲爱的,你安心工作!我装了假肢能照顾好自己!”说完,还挣扎着站起来走了两步给他看。看到妻子重拾生活的信心,杨富祥这才稍微放了心,含泪踏上了归队的列车。

失去左腿、装了假肢的张小红,不仅坚强地站立了起来,重树了生活的信心,而且克服重重困难,挑起了经营家庭的重担。她细心照顾着杨富祥年迈多病的老母亲,精心抚育着她们幼小的孩子,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温馨和睦。这位可敬可爱的军嫂还常常打电话安慰和鼓励杨富祥说:“你在山上守着国,我在山下守好家,咱们一家幸福为大家!”

几年来,杨富祥扎根昆仑山努力工作,没有辜负妻子的无私付出,没有愧对自己守好青藏铁路线的诺言,带领官兵成功排除野牦牛上道、铁轨积雪冰冻等突发情况60多起,中队连续五年被支队评为先进中队。他个人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先后被武警部队表彰为“优秀‘四会’教练员”、“优秀基层主官”,2016年,他们一家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目送着一列列疾驰而过的火车,抚摸着营区他带领官兵用石头拼成的鲜红党旗,杨富祥常常感到热血沸腾,他为自己这段宝贵的青春与风雪青藏线结缘而无比自豪……他心里清楚,终有一天,他不得不离开青藏线;但他更明白,自己的灵魂就像昆仑山的芨芨草一样,早已深深地扎在了昆仑山这片热土地上!

“青春的浪漫在雪绒花前,士兵的风流在关山月下;任寒风吹过绿色的记忆,让雪山见证信仰的海拔……” 皎洁的月光下,杨富祥独自坐在昆仑山隧道旁的山坡上,眺望着连绵的雪山和蜿蜒的铁道,又哼唱起了这首当初他来到中队不久与官兵共同创作的中队队歌《云端哨卡》……

文章来源:中国武警网

推荐文章

【向奉献者致敬】火箭军沙子呷代表—— 用绝对忠诚构筑“地下长城”

动图|“战味十足”的群众性军事训练大比武

热血翻涌!“军体之星”选拔赛火热开幕!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经《解放军生活》杂志纸媒授权推送,转载请注明出处

主编:陈延萍

责任编辑:祁振欣

编辑:肖艳飞 宋兆阳 冯丹阳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订阅《解放军生活》杂志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就或者点击阅读原文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信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