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2018年年会暨第31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以下简称“年会”)在温暖如春、生机盎然的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全国大学出版社相聚在海口,展示出版的新成果,交流改革创新的新经验,商讨大学出版发展的新思路。

>

今年是大学版协的换届年,年会期间召开的协会会员大会、理事会会议围绕这个重点关注进行。通过会员大会投票,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宗俊峰连任为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明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经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吕建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社长王焰,西北大学出版社社长马来等11人当选为副理事长。

本届年会还将于11月9日举办3场学术论坛。主论坛以“融合 创新 发展”为主题,纵论大学出版社新时代融合创新发展的好经验、新思路。两场分论坛,编辑论坛以“新时代编辑的定位与创新”为主题,请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大家、领军人物及业界专家,探讨新时代编辑工作的新形态、编辑素养的新要求;出版管理论坛将围绕“质量管理与经营管理”,有关专家与大学社同仁一起研讨交流出版管理业务。

一直以来,大学出版社作为我国出版界的中坚力量,立足自身的人文背景优势,突出大学社的专业特色,在我国教育事业和出版事业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出版业的发展、我国馆配市场整体格局的变化,大学出版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近两年来少儿市场如火如荼,众多大学出版社纷纷开始开拓童书板块;又如为适应出版领域的运作,大学出版社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调整和优化出版结构,严控品种规模,提升综合出版实力。此次报告就商报·卷藏数据监控的1250家图书馆的馆藏数据,对2014年至今5年来大学出版社的馆配现状及趋势进行剖析。

馆配总量:规模扩大但低于平均增幅

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社馆配总量呈上升趋势,从2014年的2.82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3.15亿元,4年间增长了近12%。然而从整个馆配市场来看,2017年较2014年馆配码洋增长了近25%,大学社12%的增长率远不及整体馆配市场的增长幅度。

2018年前3季度大学社馆配总码洋为1.74亿,虽然第4季度是馆配需求“旺季”,但从往年的数据来看,前3季度的馆配码洋基本能占到全年馆配码洋的65%左右,若根据该比例进行估算,2018年全年大学社馆配总码洋则为2.68亿。大学社在2018,年第4季度能否力挽狂澜,使全年继续呈增长态势?让我们拭目以待。(见图1)

图1 近5年大学社馆配码洋分布

在全国580余家出版社中,大学社为108家,数量不足2成。从大学社所占的馆配市场份额来看,呈逐年下降之势。从2014年的19.54%降至2017年的17.51%,4年间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表1)

表1 大学社近5年在整体馆配市场码洋份额分布

究其原因,近2年由于公共馆馆藏量的大幅度增长,文艺社成为后起之秀,市场份额大大提升,如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等。在近几期商报·卷藏数据报告中,排名上升较快的不乏这些出版社的身影;其次,少儿图书的增长也提升了专业少儿出版社的市场地位。因此,其他出版社的市场份额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社的地位。

大学社严控品种规模 5年来馆配品种数下降

一般来讲,馆配市场图书的生命周期即销售周期为2年。故暂且不考虑还未过销售周期的2017年和2018年出版的图书,以商报·卷藏数据收入的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出版的图书为例,大学社年出版品种数逐年降低,从2014年的45538种降至2016年的42156种,3年间下降7.43%。这与大学出版社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调整和优化出版结构,严控品种规模,提升综合出版实力有关。(见图2)

图2 近5年大学社在各年份参与馆配品种数分布

图书价格:略高于整体市场价格

从图书单册平均价格来看,大学社单册图书平均价格逐年上升,从2014年的44.18元/册到2017年的50.68元/册(由于2018年是前三季度的数据,所以此处与2017年全年的数据进行对比),4年间提升了近15%,大于整体馆配市场的价格提升幅度2个百分点(2014年至2017年4年间整体馆配市场价格提升了12.81%)。(见图3)

图3 近5年大学社图书单册平均价格变化

细分到每一年图书的具体价格,2014年~2016年由于整体馆配市场图书价格略高于大学社,从2017年开始大学社图书单册平均价格反超整体馆配市场水平,众所周知,2017年是公共馆馆配大年,而公共馆主要是以文艺、少儿类图书为主,这些图书拉低了整体馆配市场的图书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整体馆配市场图书价格低于大学社。

馆配图书结构:工业技术、经济类出书最多

对于出版社来说,产品结构都是相对较稳定的,除了适应馆配市场的变化会做出一些调整,但是大的方向并不会有变化。

从馆配结构来看,从2014~2017年除少数几个类别变动幅度相对较大外,其他类别份额基本保持不变。如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类)图书码洋份额,从2014年的12.85%到2017年的13.64%。

语言、文字(H类)图书主要包含英语及各种小语种阅读、考试类图书,随着近几年“英语热”逐渐降温,该类图书份额从2014年全年的12.50%下降至2017年的10.69%。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文学(I类)图书,从2014年7.12%提升至2017年的8.51%,这与全国各地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社会有一定的关系。(见图4、表2)

图4 中图分类法下,大学社2014年全年和2017年全年馆配结构对比

表2 2014~2017年码洋份额变化最大的5个类别

备注:“-”代表码洋份额减少,“+”代表码洋份额增加

大学社少儿类图书馆配码洋逐年提升

在馆配市场中,少儿类图书主要是被公共馆以及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馆所馆藏。2014年大学社馆配少儿类图书份额仅为9.89%,此后少儿类图书份额逐年上升,至2018年前3季度达到20.93%。(见图5)

图5 大学社近5年馆配少儿图书码洋份额分布

一方面反映市场对少儿类图书的需求越来越大,意味着该市场的巨大潜力,也从侧面反映了重视阅读、重视教育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反映大学社纷纷涉足少儿图书市场,很多原本没有童书出版业务的出版社也开始涉足其中,如成立少儿编辑部,或者直接成立少儿分社,涉足少儿图书出版,并加大在少儿市场的投入力度。

大学社整体市场排名及各细分市场排名

5年来,在整体市场TOP10大学社中,传统8大社中的3家大学社占据前3名;从4名到第10名,北京地区有2家,其余湖北省有2家,广西、上海、浙江各1家。(见表3~表7)

表3 整体市场大学社TOP10

表4 工业技术类图书市场大学社TOP10

表5 文学类图书市场大学社TOP10

表6 经济类图书市场大学社TOP10

表7 少儿类图书市场大学社TOP10

备注:表4中的排名是按具体的码洋由高到低排名的,重庆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三家出版社码洋由于差别较小,码洋份额是四舍五入后的数值,所以反映在表格里面均为0.44%。

5年来大学社馆配畅销书目排行

从近5年每一年的畅销书排行榜单来看,除2018年前三季度外,其他年份TOP10图书均是社科类图书独领风骚,但细分到每一年又有细微不同。2014年以文学、经济类图书为主;2015年的TOP10榜单中除文学类图书“常客”外,出现了3种政治类图书;而2016年的TOP10书目中除榜首书是历史类图书外,其他9本书均是文学类图书;2017年TOP10书目与2016年相比,文学类图书明显减少,但仍占有5个席位;2018年的TOP10榜单则一反常态,有9种自科类图书,其中计算机类图书占据7种,由于2018年统计的是前三季度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不做过多的说明。(见表8~表13)

表8 近5年大学社整体馆配畅销书TOP10 

(单位:元、%)

表9 大学社2014年版畅销书TOP10 

(单位:元、%)

表10 大学社2015年版畅销书TOP10 

(单位:元、%)

表11 大学社2016年版畅销书TOP10 

(单位:元、%)

表12 大学社2017年版畅销书TOP10 

(单位:元、%)

表13 大学社2018年版畅销书TOP10 

(单位:元、%)

综上所述,无论是大学社还是整体出版情况,占据畅销榜单的依然是人文、社科类图书,尤其是名人名作、影视效应、经济、历史类相关的图书,这些类别的图书读者人群最为广泛,所以馆配覆盖率相对专业、学术类图书较高。而自科类图书相对来讲价格偏高,且专业性较强,如计算机类图书、医学类图书、交通类图书,读者群体有限,所以在畅销书排行榜单上鲜少有这些类别图书的身影。

在当今网络信息化时代,可见各种畅销书排行榜单。无论是上游出版社还是下游图书馆,又或者是中间的馆配商,我们都需要畅销书,但是更需要上中下游共同努力,多出精品,多出“长销书”。

作者:商报·卷藏数据分析组

-End-

如果你的微信更新了最新版本或准备更新版本,别忘了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推荐阅读

2018童书销售渠道的N种表现和八大变数

2019北京图书订货会展现出版融合新局面

请收下这份最新攻略,再去2018上海国际童书展

2019颜值“吸睛”日历书“入坑”指南

让金庸永远活在书中,是出版人对他最好的纪念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