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特1822年4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个制革匠,母亲是一个农家妇女。南北战争爆发时,格兰特曾招募并训练北方军队。这与李鸿章在家乡筹备团练,极为相似。不同的是,格兰特是一位职业军人,不仅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而且参加过美墨战争。

  内战中,格兰特凭借勇气和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率领部队所向无敌,被林肯总统任命为联邦军总司令,并获得了“常胜将军”的美名。1868 年,46岁的格兰特毫无悬念的当上美国历史上第18位总统,也是年纪最轻的总统之一。但是,与华盛顿和林肯相比,格兰特被后人纪念,几乎都不是以“总统”的身份,而是以“将军”和战争英雄的身份。历史更多地记住了他的战功,而不是他的政绩。

  从美国历史的记载中,可以肯定的是,格兰特对李鸿章也十分欣赏,认为李是他所见过的最为坚定和最有远见的政治家,将李比作德国首相俾斯麦。在受李鸿章的委托,调解中日之间因琉球产生的纷争失败后,格兰特给李鸿章写过两封信,主题就是:“兄弟,我甚盼中国自强。”或许,正因为此点,令这两位同龄人,能够跨越大洋、语言和种族的障碍,而成为惺惺相惜的兄弟。

  1886年6月23日,这位一代战争英豪和两届美国总统,在穷困潦倒中去世,由于他儿子生意破产,格兰特变得一贫如洗,常常靠朋友接济度日,在格兰特去世的前4天,他还在拼命的写回忆录赚钱。格兰特出葬后,被安置在一座临时墓地内。因为,对于浩大的陵园工程,美国没有拨款,只能依靠民间捐助,足足等了12年后,李鸿章前来凭吊时,出资完成这座陵园,格兰特下葬时,围观者超过8万人。在美国陆军第十三师仪仗队的护卫下,李鸿章向格兰特灵柩献上了月桂树枝扎成的花圈,肃立默哀,然后,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沉痛地对着棺木说道:“别了,我的兄弟!”《纽约时报》在报道中说,李鸿章的这句特殊悼词,“非常令人感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