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就是核心技法——著名书画家骆飚聚贤堂課徒絮语(一五)

二一一 画谏作为一种合法的形式,画坛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阵地,这个阵地,朝廷不去占领就会被其他力量占领。自五代始,各代朝廷都设有皇家画院,但《清明上河图》的出现说明大宋王朝并没有牢牢把握画坛的主导权。宋徽宗认为这是皇家画家队伍建设出了问题,于是,在《清明上河图》问世三年后决定创建“画学”,招收具有艺术潜质的未成年人入学。皇家画家队伍建设从娃娃抓起。

二一二 《千里江山图》中,群山环绕主峰,象征全国官员和百姓团结在宋徽宗周围,心向宋徽宗;百姓不仅安居乐业,幸福和谐,而且几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该图虽然迟出《清明上河图》十多年,但在宋徽宗亲自领导的舆论战中,是对《清明上河图》的隔空大反攻。大反攻效果空前。乾隆皇帝(也有人疑为蔡京)在画上题诗:“当惊常世王和赵,已讶一堂君与臣。曷不自思为臣者,尔时调鼎作何人?”大意就是:皇上和王希孟都是令人惊叹的天才,朝廷是令人惊叹的不得了的君臣。作为大宋官员应认真思考一下:当时治理国家的都是什么人?

二一三 《千里江山图》是宋徽宗的封神之作。宋徽宗成神后,对内牢牢把握了舆论阵地的主导权,对外无助于改变对金战争的局势,屡战屡败,不久亡国。宋徽宗以太上皇的身份与皇帝儿子及一大帮大小老婆子女沦为俘虏。

二一四 宋徽宗被俘之初,先参加“牵羊礼”--打扮成绵羊游行,再又屁股上装条狗尾巴,在发烫的地面上蹦跳,供金人娱乐。被封为昏德公。后来,时局发生变化,金与南宋议和,宋徽宗的处境大为改善,基本上过上正常人的生活,造神已无可能,专业造人,几年间造人一批,但后人认为,部分系金人所造。宋徽宗对内是个亡国的昏君加暴君,对外严重丧失人格与国格,怎不拿块豆腐撞死?只怪金国不产豆腐?

二一五 皇家画院兴起于五代,主要职能是记录宫廷活动,仿佛御用摄影师,同时承担美化宫廷的任务。宋徽宗敏锐地发现,将画院题材扩张至全社会不仅能使绘画艺术为皇家日常生活服务更能为实现皇家的政治思想服务。宋代画院因题材更加丰富而且聚集了当时的一流画家就成了巅峰时代。

二一六 元明清三代,皇家画院衰弱。元由当时的“异族”蒙古统治,落后文化面对先进文化,文化政策一时拿不出章程以致开国初几十年间连科举也废了,广大知识分子没有政治上的进步渠道,发现创作元曲才是成为当时的“网红”的途径,于是造成了元曲的繁荣。元朝寿命不长,估计在文化政策上刚琢磨点门道出来也就灭亡了。

二一七 明朝的统治者认为,单纯像宋朝那样搞與论引导,不能挽回灭亡的命运,因此,对于舆论还应有另一手--㧪杀。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讨过饭,当过和尚、马背上扫盲的朱元璋不仅亲自制定科举考试标准答案,而且大搞“文字狱”,滥杀知识分子。

二一八 红巾军被元朝政府称为“贼”。具有丰富的红巾军革命经历的朱元璋登基后,看到文中有“贼”字就怀疑作者骂自己,马上下令把作者砍了。当时,“则”与“贼”读音相同,杀红了眼的朱元璋突然发现文中不再出现“贼”字怀疑作者们以“则”代“贼”,一见“则”字就下令杀人。阿Q先忌讳别人说“秃”,后又忌讳别人说“光”、“亮”。鲁迅先生学识渊博,善于“古为己用”,令人不得不佩服。

二一九 拍马屁也可能送命。有一官员写了封效忠信,内有一句“遥瞻帝扉”,意思是“远远地仰望着皇家大门”,朱元障却认“扉”为“非”,说那官员在远处看皇帝犯错误,砍了。皇帝杀人如麻,文坛凋敝。《三国演义》在作者死后一百多年才出版。

二二〇 一个人越自卑越要想尽办法显示自己的强势。朱元璋大搞“文字狱”的根源在于文化自卑。朱元璋出身贫寒,讨过饭,当过和尚,投军后学了点文化,主要是为了夺权,夺权成功后整天琢磨保权,并不了解文化的真谛,害怕文化危害政权,对知识和知识分子内心充满恐惧。

二二一 主导清政府统治权的满族,文化比汉族落后,先天性自卑。他们显示强大的办法与明朝一脉相承。皇帝一方面把自己装扮成史无前例的领袖和导师,康熙皇帝精通儒家经典,亲自为儒学教科书写序,连外国人都认为他像“教祖”;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康乾盛世正是“文字狱”高峰时代,写了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也要掉脑袋。记录康乾盛世的文人都是刀口余生,那些纪录有多少可信度?

二二二 “君学”的核心是各项文化事业以有利于保权为第一标准,但在艺术手法上并非一无是处。基督教说,亚当经不起诱惑吃了苹果使人类负有原罪。皇家“苹果”丰盛,要名得名,要利得利,大批文人趋之若鹜,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也。皇家画院聚集了一批一流画师,加之培训系统完善,技法上独步天下,顺理成章。

二二三 黄宾虹反对“君学”,是反对其所表达的思想、精神和情感,不是全盘否定技法。他说:“宋徽宗立画学,考画之等,以不仿前人,而善摹万类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其真能纳画事于轨范之中,而又使之轶于迹象之外,是最善言画法者也。”这个理论巨大意义。至今在应该向前人学什么的问题上 往往认识模糊。有的老先生谆谆教导后学:你要学古人,不仅要学他的字,还要学他的为人。似是而非。学颜体者兼学颜真卿的为人也许不错,学“瘦金体”就要学宋徽宗的为人?学小篆就要学李斯的为人?

二二四 字如其人,并非说坏人写坏字,好人写好字,而是说,字是书家学养、见识、胸怀、性格甚至人生理想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二二五 李斯伙同赵高簒改秦始皇遗嘱,属坏人之列,但他却是小篆的祖师爷。小篆由大篆简化而来,说明李斯对大篆有系统的研究,这是他的学养;小篆为统一天下文字而创,这是李斯的胸怀;小篆的创立过程中,以秦大篆为主,也应研究过各国文字,这是李斯的见识。李斯当学生时发现厕所里的老鼠和粮仓里的老鼠待遇和命运不一样,决心争取做一只粮仓里的老鼠。他的奋斗的一生,就是为了成为粮仓里的老鼠,保住在粮仓里的位子,创小篆是为保住在粮仓里的位子,篡改遗嘱也是为保住在粮仓中里的位子。坏人,也是有学养、见识、胸怀、理想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