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台州这个小岛被称为“海上布达拉宫“,如今变成了一座“绿岛”

来源: 魅力台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洋屿岛比披山岛更近一点,同样是从大鹿岛风景区栈台出发,二十分钟就可以抵达洋屿岛,不用受“舟车劳顿”之苦。

彩石滩的形成和当地的环境关系甚大,它处在激流涌动的尖角处,在海浪长年累月的冲刷下,一块块岩石被磨得光滑如玉,周围由彩色岩体构成的山脉,也在经历着海浪长期的冲刷,最后形成了彩石滩奇特的美景。

彩石滩附近是废弃的制冰厂,还有几栋早已被废弃的旧楼,屋檐和墙壁上都爬满了青苔。我们转了半天,只看到一户人家在这片海岸居住,其貌不扬的二层小屋建在制冰厂后头,门开着,里头偶尔传来几声电视机的声音,听得不是很真切,却为这座小岛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气息。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洋屿岛渔业很是发达,成为了玉环最先富起来的一个地方。现如今,岛在楼在,人却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漫山遍野的葛藤,密密麻麻爬满山头,那些没人打理的废楼,自然也被葛藤占了地盘。

岛上除了葛藤,还长了成片的芦苇,点缀在漫山的碧绿之下,显得生机勃勃。谁都没有想到,这座荒败的小岛,在经过多年的自然侵蚀后,又焕发了新生。这景色即使跟舟山网络爆红的“绿野仙踪”——后头湾村比起来也毫不逊色。

从彩石滩到另一边的居民区走小路只要十来分钟,从前这条小路还算宽敞,自从岛上居民搬走后,走的人越来越少,路自然也越来越窄。

曾经的洋屿岛

洋屿岛上的民居建筑是依山临海而建的,房屋层层递进、规范整齐、风格简约,至今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这些建筑大多为单层或两层结构,墙体多为毛石垒砌而成,坚固厚实,顶上多由小青瓦铺砌而成,小青瓦被石块整齐地压住(避免台风吹掉瓦片),是典型的海岛特色建筑。在洋屿岛上,这样的石屋建筑多达一百多座,极具规模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被人们称作“海上布达拉宫”。

我们上岛那天不凑巧遇到了暴雨,只好躲在一处废弃的屋檐下,据江彩琴说,这座岛上还有十几户人家,不过大部分都不住在岛上,只在过年期间回一次岛。

曾经洋屿岛的居民有近2000人,他们以海洋捕捞和水产品加工为业,最鼎盛的时期,村里有90多条渔船,两个水产冷冻厂。和其他小渔村一样,岛上的村民将鱼虾经曝晒、腌制加工后,整车运到外埠销售,赚取生活费。如今,这样的繁华再也不见踪影,渔业生产的不景气,让岛上大量的渔民外流或外出务工。

洋屿岛的特殊还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它是东海前哨的阵地,对沿海大陆起着缓冲大浪的作用。历史上的洋屿岛是海上一个坚实的海防堡垒,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岛上至今还保留着解放军当年亲手修建的三道防线、战壕和运送、储存弹药的两条隧道,以及他们用过的水井,还有一门火炮(现陈列在温州江心屿革命纪念馆)等,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

坐船缓缓驶离洋屿岛,远望岛上那层层叠叠依山而建的古朴民房和一些现代的楼房,仿佛依稀看到了洋屿岛的前世与今生。

褪去繁华的洋屿岛保存了它最古朴的民居,最奇特的彩石滩,如今已成为艺术家寻找灵感、完成创作的地方……

时光荏苒,涛声依旧,岛上那醒目的灯塔,将继续照亮洋屿岛的未来。

..........................................................................................

推广合作| 商务联系

联系微信:wzad0577

广告合作:18267827251(仅接受广告咨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