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早,有40多位的老年人出现黑河火车站,他们平均年龄70岁左右,是回来第二故乡追寻记忆老知青。 他们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的成员。

九时许,老兵团成员们在黑河站月台上合影

相聚不易,尽管年近古稀,为了心中对这片黑土地的热爱,他们不远千里,从上海、哈尔滨,甚至加拿大等地纷纷赶回来重聚。

当年因参加兵团结识,老夫妻至今依然两手紧握

多年未曾相见的“荒友”再聚首

“因同在战壕战斗、同在北大荒工作,我们也会互称‘壕友、荒友’”。先遣队队员王亚柱这样告诉封面记者。在兵团历经九年近三千个日出日落,1976年完成其“戍边”使命后,建制撤销,被改编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

留在黑河的老连长被大家包围了

初来这里只有十五、六岁青年们,无论是返城还是“就地扎根”,至今也多已两鬓白,儿孙绕膝。而当年的一些农垦战士已长眠于历史的岁月之中。

扎根在锦河农场一辈子的老排长带领大家

去寻战友的坟冢

穿过田野,我们找到了23岁的他

星散天涯多年后的情感在这一刻涌动

“我们把你留在这里了”

沧海桑田,高岸为谷。住事或许只能在人们的追忆中才能找寻得到,但是回首当年的冰霜雪雨,仍然会令许许多多的健在者感奋不已,并以此经历为终生的自豪。

本文前提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沈阳军区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在黑河、佳木斯等各战略要点,进行战略侦察,以期能在特殊时刻抗击、歼灭入侵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当年7月到1969年5月,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宁波等大中城市的五十余万名血气方刚的高、初中学生,响应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先后报名来到兵团加入到解放军的序列,屯垦戍边,报效祖国。

监制:橘籽

图文:东来

责编:东来

法律顾问:华海微(黑龙江通桥律师事务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