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调查请答"满意或非常满意",这种套路何时休止?

作者:默城

“当问到您对本地食品安全状况是否满意时,请回答:满意或非常满意”…… 日前,一则疑似由邳州市政府部门发出的《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在网上广泛流传。信中指出,为迎接好江苏省食安委委托第三方开展的群众满意度调查工作,希望广大市民朋友按照信中提示为本市食品安全工作点赞,以“确保群众满意度达到70%以上”。信中这种指令性点赞的行为,引来了网友的纷纷吐槽。(7月19日 北京时间)

为了拿到某个城市荣誉,或者得到上级的相关认可,在官方调查核查组行动前夕,当地政府就会通过各种渠道给全体市民打招呼,让他们说该地相关工作的好话,以助当地成功拿到荣誉,政府顺利得到上级认可。这种搞一边倒“满意”的民调套路,怕是很多老百姓都不陌生,甚至还感同身受,因为这种套路在很多城市定期上演,也屡次见诸舆论,其也透露着满满的报喜不报忧的“中国式思维”。

而这种套路每次出现,也都成了舆论的笑柄,老百姓的谈资。因为对于这种套路大家都心知肚明,其无非就是政府的形象工程,只有老百姓一边倒“满意”,他们才能顺利过关,进而拥有所谓政绩。可是,靠要求出来的“满意”,其与真实无关,更不是百姓的心声,即使全部满意,又有什么意义呢?显现出来的只是政府掩耳盗铃的丑态罢了,还有那畸形片面的政绩观。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无论现实情况好与坏,但不可否认的是,一边倒“满意”的结果确实是好的,其能帮当地赢得荣誉,甚至赢得很多具体的好处,而每一个老百姓才是这些荣誉和好处的实际受益者。这种思路咋一看,好像还没错,但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自我催眠”,忽视了真正的“问题导向”。

怎么说呢?这样做会有一定好处不假,那现实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又如何解决呢?毕竟即使这些好处来了,相关现实问题还是会刺痛老百姓。而反之,如果借着这个调查的机会,将实际情况反映出来,进而倒逼政府对相关问题进行更深层次整改,实实在在提升当地在相关层面的品质。如此,政府不用提醒,老百姓也会实事求是说好话的,虽然荣誉与认可可能迟到,但这样更真实,更让人踏实。

说白了,政府与其过于沉醉于“报喜不报忧”,不如早早聚焦于“忧”,并尽心尽力解决它,呈现出来真实的“喜”。在之后接受检验的过程中,也能更坦荡一些,不必过于纠结老百姓的吐槽,也不必担心被舆论曝光后的现实压力,毕竟做到了问心无愧。

其实,不仅是调查前各种“求说好话”的通知奇葩,那调查工作本身也避免不了“奇葩”标签,更难掩“套路”。因为调查工作本身就是表面工程,否则如果是真正的调查,不应该进行全面而彻底的线上线下考量评估吗?还有多搞突击调查,也能增强调查本身的真实度与含金量。看到现实中最真实的样子,在现实中聚集问题,发现问题,这才是一个调查最基本的追求。

上级调查请答"满意或非常满意",这种套路何时休止?怕是要等到为民初心与具体行动践行真正相契合的时候。要想做到这一步,需要民众相关的权利觉醒与行为倒逼,也需要政府的自我审视与反省,进而寻求到现实的最优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