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朋友圈最具爱心的刷屏,很多人都会想起去年腾讯公益的“小朋友画廊”活动,在活动中,一群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孤独症患儿,用艺术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眼中的美妙世界。

(小朋友画廊中部分画作)

2016年,正值圣诞节期间,一个儿童合唱团演唱《哈利路亚》的过程,被拍成视频,发在网络上,在YouTube获得了全世界300多万次的点击。

(演唱截图)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合唱团里,所有儿童都来自北爱尔兰,一所叫Killard House的孤独症学校。

这所孤独症学校里有200多个学生,3到16岁不等,他们都患有孤独症或多动症。

(领唱kaylee)

视频中领唱的女孩名叫Kaylee。刚到学校的时候,她“不说话,也无法阅读”。

Kaylee的老师说:“她是个非常安静的小女孩,可是每次当她唱歌,就像被唤醒了一样。”

不只是Kaylee,用音乐来“唤醒”孤独症儿童的事例并不少见。

事实上,经过调查,处于音乐敏感期(12岁以下)的几乎所有的孤独症儿童(95%以上)都有良好的音乐反应能力,少数的孤独症儿童还会表现出惊人的音乐感知和记忆才能,但是这不一定表示他们比其他儿童更有音乐天赋,音乐之所以具有吸引力,其原因之一是音乐能超越语言通向感情世界,而语言障碍、情感障碍正是孤独症儿童的问题所在。

音乐治疗与音乐教育不同,并不停留在对一般音乐能力的培养。音乐与人的听觉、视觉、触觉、平衡感等多重感官同步,因此音乐治疗师引导下的音乐行为可以产生有效的刺激作用。通过这些刺激可以改善儿童的智力、记忆力、注意力,并能加强整体协调能力。

音乐有助于增强自信,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当一个有明显自闭倾向的孩子试探地在小鼓上敲响第一下时,就已经开始体验成功的喜悦了,随着训练的重复和难度的提高,自信就会逐渐被强化并巩固下来。同时音乐很适于集体合作,当儿童能够相互配合共同演唱或演奏时,人际交往能力就开始产生了。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音乐变成了一座桥梁,音乐信号被他们所接收理解,在音乐治疗师的引导下,再用转换成音乐符号。这样,他们才能一步步与世界相连接。

在音乐治疗中,有一个名为鲁道夫·罗宾斯的音乐治疗方法。

鲁道夫·罗宾斯(Nordoff-Robbins)音乐治疗又名创造性音乐治疗(Creative Music Therapy)。

它是一个有着严密理论体系与相应操作方法的完整的音乐治疗流派。它因其独特的治疗效果、洋溢着人文关怀的治疗理念以及在治疗中给予来访者的审美体验而被世界各地的治疗师、教育者和艺术家所应用与钦慕。

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是由音乐家保罗·鲁道夫(Paul Nordoff)博士与教育家克莱夫·罗宾斯(Clive Robbins)博士在1958年创立的。如今,有数以百计的注册鲁道夫音乐治疗师活跃在世界各地,并且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韩国都建立了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中心。

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是建立在每个人都有的对音乐的天然敏感性之上的。它强调,人的天然乐感可以被运用于自我成长的过程中。

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角色是主动的。治疗师和来访者一起演奏音乐,而不是为来访者演奏音乐。

治疗师会用各种治疗技巧,使得即使是罹患最严重残疾的来访者也能积极地参与音乐。

通过在音乐中与治疗师的互动,来访者会得到全方位的发展,特别是在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上。也因此,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方法以治疗残自闭症儿童的有效性而闻名。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告知大家,我们已经正式取得了鲁道夫·罗宾斯中国大陆部的资质。

为了带领大家拓展自己在治疗中运用音乐的能力,特别是即兴演奏能力,一起致力于音乐治疗的未来。

鲁道夫·罗宾斯国际中国大陆部与五彩鹿研究院将于6月30-7月1日联合举办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工作坊。

有意请联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