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时候的第一位皇帝是一个特别勤俭的皇帝,而且他个人对于朝臣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不管是亲人还是朋友,犯了错他绝对不会容忍,大家说的大义灭亲,应该就是朱元璋这样的人了吧。当年朱元璋自己的女婿犯了事,按照常理来说那肯定是要处死的,但是朱元璋的女儿深爱着自己的男人,就和朱元璋求情,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朱元璋还是要将这驸马处死,朝中的人看到了朱元璋竟然连自己的女儿的面子都不给就更加的小心了。生怕被当作了典型,给杀头。 所以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吏治比较清明。

  或许大家都觉得这样的一个朱元璋是谁犯了错都免不了被处罚的,但是有一次这位严军也有了一次例外。而这次的事情只是因为朱元璋的感动,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好奇了吧,那就听我给大家讲一讲。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周琬,而这次的错误是因为他的父亲,当年他的父亲因为一起案件被连累了,朱元璋的想法就是处死他,这个时候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才十六岁。得知父亲被一起案件连累可能要被处死他就着急了,同时知父莫如子,周琬明白自己的父亲不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情。那么父亲就还有希望,周琬就想向皇帝求情。好换父亲一条命。

  或许大家都是想不到的,这个年仅十六岁的孩子独自一个人来到了皇宫外边,要知道当时有着一种告御状的说法。而周琬也是这样想的,他敲响了登闻鼓,当然,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他见到了这位严厉的君主,不过他没有直接说出希望皇帝免了父亲一死而是说出了愿意替父亲去死,朱元璋见到了一个孩子居然可以在自己的威压之下这么镇定还能说出替父亲死的话,就猜测这是不是别人给他的主意让他这样说,好让自己同情从而放过他的父亲。所以朱元璋就逼问周琬是受何人指使,而周琬本来就是自己想出的这个办法,没有指使他的人,所以就坚称无人指使。

  而这话却让朱元璋生气了,竟然逼问也不愿意说出来,这是在挑战他皇帝的威严啊,哼那就拖出去砍了。可是朱元璋下了这个命令后周琬听后竟然面不改色,就将周琬的父亲由秋后问斩改为流放戍边。但是周琬却不依了,父亲本来就是没有罪的。所以他就对朱元璋说,如果非要处罚自己的父亲就连他周琬一起处罚吧。

  后来周琬被押到了刑场,在刑场的时候他还说出了:若是皇上杀了我,能免去我父亲的死罪,我为什么不高兴呢?若是不能免去我父亲的死罪,我能与父亲一起死,我也心甘情愿,没有遗憾。这样的话朱元璋听了十分的感动。所以这次的杀头行动就被取消了。

  后来朱元璋还赦免了周琬的父亲,还破格赐给周琬兵科给事中的官职。这就是孝顺的力量啊。

  文/皓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