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大神做出计算,得出过秦始皇修建长城的造价,是按平均每米耗费几千块城砖,几吨灰浆加上人工和交通运输等等因素,单价乘以一万,通过这种精密计算方式得来的。结果有的说6000亿,有的说4000亿,反正掉不下几千亿这个数字。

这么说吧,假如不按照现代工艺材料,就按当年秦始皇时代的材料和长度规模,让我来承包这个小工程,保证最后完工验收效果跟秦始皇时代的实际效果差不多。我多了不要,就要2000亿,返还给甲方经手人和介绍人500亿,恐怕我还得白赚500亿。

别让明长城给骗了,秦长城根本就没用多少砖!中间的夯土也好,外面的石头也好,都是就地取材,除了人工,没有成本!

说好的“秦砖汉瓦”呢?

秦朝当然有能力烧制秦砖,但产量有限,因为烧制秦砖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粘土,而是燃料,关中平原不缺少这些,但黄土高原及西北部的沙漠地带,土质以沙土为主,粘土成分少;而且根本没有燃料(可千万别说现在富含石油和煤矿)。所以在关中平原一带修建始皇陵、阿房宫,多用些秦砖没问题,但建造长城的地方,根本就无法就地取材烧制秦砖。

那位说了,可以运输过去嘛。

简直是开玩笑了,古代缺乏这种运输能力,这也制约了到远方征战的规模,很简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运粮草的人力也得吃粮,吃的一点也不比士兵少,的确能把一部分粮草运到目的地,但得把人家运输人力的回程粮食富余出来吧,这么一算还有多少剩余?

更何况比粮草不知道重多少倍的砖头了。

世人都知晓秦始皇的丰功伟绩是修建了万里长城,但少有人知道,他在修建万里长城的时候,还至少拆了成千上万里长城。为什么?

因为被拆掉的这些长城是七雄边界之间的长城,全国都大一统了,都全国一盘棋了,还留着这些长城做什么?这不阻碍交通嘛!

另外,所谓的秦长城,是在原先的燕长城、赵长城和秦国的长城基础上修的,三家的长城都是为了防御北边的匈奴和东胡,走向是基本一致的,往往能够连上,秦始皇不过是把它们的缺口补齐翻修,再另筑了一部分。

其中,燕长城那一截,主要建立在山区,石头很多,完全可以实现就地取材,于是就“累石为城、树榆为塞”。

赵长城那一截,主要是维修好原来的破损,另外在阴山和贺兰山中间的缺口重新建造,大青山和阴山这一段,又可以就地取材,以石块垒砌。

秦长城那一截,山区相对那两截少,沙漠地区多,长城多采用夯土筑造,中间混有砾石和红柳。

一句话,别看号称万里长城,其实新修建的占比很少,除了比较重要的关隘城楼,很少用上砖头。想给长城大量包砖头,贴瓷砖,别闹了!

从现在留存的一些秦长城的遗址就能看的出来。

内蒙阴山山区的固阳秦长城现在保存相对完好,有一百多公里,其中九分子乡那一段,长度十二公里,保存的最好,可以看到城墙外侧有五米高,内侧有两米高,宽度大约三米,城墙墙体就是由青黑色的厚石片垒砌而成。

秦朝人工方面使用的都是免费的劳役或犯人,材料大部分都就地取材,所消耗的主要是粮食。

可以重新来聊聊我们这个现代工程了,就当秦始皇利用了五千里,修建了五千里,那些说现在造价在4000亿到6000亿的,你们确定一里地的造价用得了一个亿吗?

假设2000亿给我,返还500亿,我揣兜里500亿,还剩下1000亿,一里地“仅”有2000万预算,就问这活儿有人接受分包工程不?有的话就回复,先到先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