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业未来的发展,特别寄希望于深部矿床的勘探。2020年以前,国家主要勘查1000~1500米深度的矿产,到2030年后,将逐步进入1000~2000米深部找矿。目前深部开采在我国矿山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整体矿业技术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不论在信息化还是智能化方面,包括深部开采智能化的打井对口、凿岩对口等,都处于前期的科技研发阶段。

专家表示,虽然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将这些研发项目列入863计划,但要实施现场对接、工业化转化还需较长的时间。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矿山基础条件差别较大,很多矿山井下没有建立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系统,而智能化和信息化是不可分割的,很多自动控制的智能设备与信息网络信号的接收是集成一体的。

面对众多实际问题,矿山企业要发展,首先必须向深部开采-向深地要资源,这是矿业发展的可持续之路;二是智能采矿,实施信息化,采选矿行业已经走在路上;三是智慧矿山创新数字化矿山与管理,实现高效清洁的智能矿业任重道远。

随着“十三五”专项规划的提出,“智慧矿山”一词在矿山领域中可谓随处可见。大力发展矿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已经成为大多矿山企业“转危为安”、转型升级的有效措施。那么如何实在矿山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呢?

智慧矿山的智慧矿山就是对生产、职业健康与安全、技术和后勤保障等进行主动感知、自动分析、快速处理的无人矿山。智慧矿山是本质;安全矿山、高效矿山、清洁矿山,矿山的数字化、信息化是智慧矿山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矿业的出路在于深部矿床开采过程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主要是通过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发展道路。而矿业发展的未来目标,就是建设智慧矿山,实现智能采矿。

“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深海、深地、深空、深蓝四大领域作出了重大部署,这是关乎人类未来的战略高地。在“深地”探索领域,矿业首当其冲,矿业工作者肩负重任。中国是矿业大国,但不是矿业强国,矿业成为众多行业中的一块短板。目前,发达国家的矿业正向后工业经济转变,而我国矿业工业化还没有完成,正处在重要转折期。作为一个矿业大国,在立足国内资源的同时,更要走出去,只有充分掌握矿产资源,大力开发深部资源,才是发展矿业的根本。

虽然我国深部开采起步较晚,但深部矿床开采是矿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自从1996年在铜陵开展《千米深井矿山300万吨级强化开采综合技术研究》国家攻关,2001年举办《深部高应力下的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香山科学会议,2003年《深部岩体力学基础与应用研究》重大基金项目启动,从此揭开了“深地”矿业研究的序幕。“深部矿床开发利用”已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2016年已经成为我国开展矿业“深地”探索的关键年,作为“十三五”国家项目的《深部岩石力学与采矿基础理论研究》、《深部金属矿建井与提升关键技术》和《深部金属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先后启动。

目前,我国有一大批“深地”矿业工程正面临种种挑战。首先是受开采环境“三高”的制约,即高应力、高井温、高井深,这些因素可能会诱发岩爆和冒顶,而且在提升、通风、排水方面成本大幅提高;其次,“三高”带来的许多科学技术难题,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安全,采深越大、难度越大。

来自清蓝矿业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