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越是冷,

就越容易碰到

嗓子疼、眼屎多、流鼻血、

口里长疮、嘴角长泡、

脸上长痘、咽喉肿痛、牙龈出血、

便便不畅......等各种情况,

爸妈总说我们这是「上火」了。

什么是“上火”?

“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可以从中医理论解释,属于中医热证范畴。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

因此所谓的“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而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候。 临床上常见的“上火”类型有哪些呢? 心火

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肺火

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胃火

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舌苔黄腻。

肝火

常称一些情绪容易激动的人为“肝火大”。其实,一般俗称“肝火大”的体质还有下列症状: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肾火

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我们该如何预防与改善呢?

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

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烟喝酒。

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其实是最好的灭火剂。

可尝试去火的食品,但也需对症。比如吃莲子汤去心火,吃猪肝可去肺火,喝绿豆粥去胃火,喝梨水去肝火,吃猪腰去肾火。

吃水果也要注意,有的水果性属热性,比如荔枝、橘子、菠萝、桂圆、石榴、芒果等;食品中的葱、姜、蒜、酒、辣椒、胡椒、花椒、熏蒸食品,四川的麻辣烫等,如身体不适再过食性热食物易致上火。

所以说避免“上火”还是要靠平时良好的生活规律啊!

作者:郝帅(中医科)

编辑:Suzy

审核:丁丁、李安海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原创出品。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

地址:青岛西海岸新区黄浦江路9号

电话:0532-86895767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仁心医术  关爱生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