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尺寒(肖磊看市特约作者)

进入2018年,中国P2P网贷平台的倒闭潮开始袭来,而且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大,涉及的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大大小小的P2P网贷平台近万家,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刚刚成立不足一年的中小型网络贷款平台,特别是在二三四线城市开始逐渐崛起。

从严格的金融学概念来讲,P2P网贷是准金融模式,是以吸收公众存款为主要募资方式,然后放贷给企业和个人的准金融中介机构。因此,严格的金融监管本是不可缺少的。但是,金融监管又倾向于事中监管理和事后监管,在没有出现债务违约的前提下,监督机构和相关的法律法规通常是滞后的,并且缺少强制力。因此,只能是P2P网贷平台倒闭潮来袭时,才会真正得到市场和监管机构的重视。

为何会出现P2P网贷平台的倒闭潮集中爆发?真的只是P2P模式的缺陷、平台企业的管理问题?真的如市场中一些人士所认为的,是政府金融去杠杆所造成的资金链条断裂?我们有不同观点。

我们认为,中国P2P网贷平台的集中倒闭,与中国宏观管理上的金融去杠杆操作,关系并不大,根本问题,还是中国在金融体系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严重歧视性问题,即对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贷款标准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P2P网贷行业在过去几年里的蓬勃兴起,不仅仅是中国互联网综合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结果,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信贷需求猛增的结果。特别是那些中小型的私人企业和个人网络中价业务(个人网络代购、个人网店、个人兼职中介服务等)的兴起。

自2012年开始,中国宏观经济就开展去产能,调结构,提质增效的综合管理。去的,主要是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的,是向中高端科研、生产制造和加工业倾斜;提高宏观的经济质量,增强行业和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金融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中小型私有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融资贷款需求,是惜贷的。这就造成了人们所抱怨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出现。

正因如此,他们被迫选择融资成本更高的P2P网贷平台,以高息方式融资借款,从而制造了中国P2P网贷行业的短期繁荣。仅仅5年时间,中国P2P网贷行业从无到有,以致如今年发展到近万家,累计涉及资金近2万亿元。

但是,自去年初开始,中国政府在加强环保综合治理,去落后和过剩产能的过程中,又迫使那些不满足环保要求,涉及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的中小型私有企业关停整改。这一操作一度因为行政命令的严格,造成“一刀切”的后果,致使很多中小型私有企业出现债务违约,且集中爆发于2018年的上半年。因P2P网贷平台的绝大部分贷款对象为上述类型企业,因此,倒闭潮集中出现。这才是造成中国P2P网贷平台集中倒闭的根本原因。

反思此事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在过去几年的中国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同类型,同规模的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很少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根本原因还是中国准金融服务体系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歧视性和不公平放贷标准的问题。这一问题的长期,且普遍的存存,造成了中国金融资源的浪费,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低下,全社会的实际融资成本偏高,助推了高息贷款的P2P网贷行业的疯狂无序、无节制的发展,以至于今天出现集中倒闭潮。

实际上,中国央行早在去年就开始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小型私有企业增加信贷投放,并在今年实施了三次定向降准,均以商业银行向中小型私有企业增加信贷为条件。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商业银行依然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倾向,宁可向高负债甚至亏损的地方政府、国企增加信贷,也尽量谨慎的对中小型私企放贷,甚至有些银行出现抽贷的现象。

如今,中国各类企业的债务规模和杠杆率依然偏高,但国有企业中一些低效率,僵尸企业却依然能够大量的获得商业银行贷款,以满足融资续命的要求。而各类中小型私有企业则融资依然困难。

如何化解这一问题?我们认为,要进一步开放中国金融市场,准许外资商业银行和国内私人银行,普遍开展信贷业务,增加与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竞争,真正让一些有实力,有能力的P2P网贷平台企业转入准金融商业银行体系内,充分实现中国市场的信贷业务竞争,满足中国市场强大的信贷需求。

政府应该营造一个更为公平的中国信贷市场环境,真正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得到提升。如能实现,自然也就不会再出现P2P网贷平台高息揽储,高息放贷的恶性循环了。

文/三尺寒

更多独家投资分析,欢迎关注肖磊看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