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谵小语 载于中读App

“我爹爹妈妈有事走开了,叫我乖乖地坐着别动……”

《笑傲江湖》里最让人心心念念的女子,当然不是女一号任盈盈,她敢爱敢恨,武功又好,不欺负旁人就行了,更重要的是终究她和令狐大侠双宿双飞,落了个圆满。那是岳灵珊吗,还是仪琳?她们都有各自的不幸各自的命,于我而言,都不是。我最放不下的是曲非烟。

曲非烟,一个小配角,仅仅比路人甲多一点点戏份,她在故事中活了不过两天,有如昙花一现。如果删除这个人物,前后文稍作调整,也并无不可。那金庸先生什么要写进这样一个情节上看似可有可无的小女孩呢?仔细琢磨,这个小女孩在整个故事中所起的作用,其实无可替代。她出现的这两日,先后和她的爷爷以及仪琳施救命在旦夕的主人公令狐冲;这两日,正是《笑傲江湖之曲》现身江湖的当口,这只曲子所象征的,是全书的主题,是主人公的精神信仰。

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小配角是如何出场的呢?在故事开始不久,衡山派刘正风拟金盆洗手退出江湖,仪式举行前两日,各大江湖门派代表齐聚刘府。雨夜,厅上众人坐观青城派掌门余沧海和塞北名驼木高峰剑拔弩张,突然余沧海的两名弟子飞出来落在地上,随后一个女童的清脆声音叫道:“这是青城派的看家本领,‘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余沧海从席边将女童抓出,接下来作者借众人之眼如此描绘到:

众人见这女童约莫十三四岁年纪,穿一身翠绿衣衫,皮肤雪白,一张脸蛋清秀可爱,无不对她生出同情之意。几个粗鲁之人已喝了起来:“揍这牛鼻子!”“打死这矮道士!”

余沧海狼狈之极,心知犯了众怒,不敢反唇相讥,低声道:“小妹妹,别哭!对不起,我瞧瞧你的手臂,看伤了没有?”说着便欲去捋她衣袖。那女童叫道:“不,不,别碰我。妈妈,妈妈,这矮道士打断了我的手臂。”

通过这段描述,我们不仅可以知道曲非烟的年龄、容貌,还能推断出她非常有人缘儿。尽管是她恶作剧在先,尽管余沧海原本是被很多人忌惮的重量级江湖人物,但曲非烟还是瞬间收获了众人的好感,甚至令对方招致众怒,一时间把余沧海搞得狼狈之极。而后她的从容淡定、应对自如,说出话来令所有人惊讶,让人又喜欢又敬佩,以至余沧海以及众人都以为她背后有什么大人物;在和仪琳救令狐冲的过程中,她表现得机智幽默,又不失少女的天真烂漫;直至生命最后一刹,她本不必非得和爷爷死在一起,偏偏又不让须眉地慷慨赴死。

她出场的精彩,与金庸武侠的头号女主角黄蓉相比,有过之无不及。同样的清秀可爱,同样的古灵精怪,甚至还比黄蓉还多一分胆识和智慧。然而,因为来去匆匆,除了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对于这个小女孩我们知之甚少。和刘府大厅上的众人一样,我们对她充满好奇,我们也以为她背后有大后台,以为她在故事后面要做大文章。没想到,她只有一个远远称不上后台的爷爷,她很快和她落寞的的爷爷一起离开了人世。我们只知道她的爷爷是魔教长老曲洋,她的父母是谁,她的童年是怎么过的,她为什么非要涉足江湖,她又为什么必需殒命,我们概不知晓。恰恰是这种种神秘,又让我忍不住对她多做一番思考。

仪琳曾想带着曲非烟去找她的爹妈,曲非烟道:“我爹爹妈妈早就给人害死啦。你要找他们,便得到阴世去。”所以,曲非烟是自幼少了父母之爱,由爷爷带大。爷爷曲洋身在魔教,尽管所谓魔教其实是世人对日月神教的误读,但行事诡异违背常理肯定是有的,而且这位爷爷还有一个身份是造诣颇深的民间音乐家、考古专家,他和刘正风的琴箫合奏成为堪比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般的绝响。那么曲非烟所受到的教育熏陶,必然是充分舒张自我、发展个性的,她的成长环境有着浓郁的艺术与文化氛围,她的聪颖精明便是从此而来。

同时,作为魔教长老,爷爷也将本不属于儿童世界的江湖事象带给了曲非烟,她跟着爷爷误入江湖,早熟早慧的同时也过早看到污浊的成人社会。她两日来目睹了所谓名门正派的虚伪残暴,体验了人间至情的弥足珍贵。如果我是她,我宁愿不要长大,那时父母在,明月照堂前。曲非烟也的确多次在危难时刻大喊妈妈。她还曾对众人谎称:想来那只能是她的游戏之词她的一个梦了。

《笑傲江湖》本身就是一部带有深层隐喻的小说,曲非烟的来去匆匆也不失为一种隐喻。她一出场说的那句话,就是令狐冲的话。与主人公有着相似气质且帮助主人公重生的曲非烟,也暗示了他们所代表的自由精神的另一种指向,令狐冲全身而退并非必然,有时它也可能通往毁灭与死亡。

我们不能妄断她厌倦了生,但我们可以相信她对未来应该充满了失望。她所见的真诚、善良、美好都在徒劳地挣扎——令狐大哥险些送命,仪琳姐姐柔弱不堪,唯一的爷爷和刘公公只因想活出自我而被逼上绝路,只有定逸师太试着坚守正义,回护过她,终究也无奈地拂袖而去。所以,曲非烟决绝地拒绝了继续成长。她说:“我陪爷爷和刘公公死在一块,决不独生。”然后挺身面对费彬的剑锋……于是,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豆蔻年华,她再也不会长大。

时光不能倒流,童年只堪回忆。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失去的过程,不断失去美好的东西,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无趣、丑陋和残酷。可能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拒绝长大的孩子。

韩云波先生曾在《金庸妙语——卷》中评论曲非烟这一人物时说:“在她那短暂的生命里,完成了笑靥如花的美的杰作,她和那些长命百岁资历积攒起来的‘大侠’同样令人难以忘怀。”她惊艳地出场,嬉笑间向戏中人和我们昭示人生真谛,旋即壮烈地离去,有如烟花般绚烂,易逝,给我们留下的则是无穷的的想象和思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