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收稿:中乡美江西选稿基地主编 王瑜

文图编辑:C大调

游婺源晓起

文/汪良飞

驱车从万年出发,上德昌高速,到婺源需要近两个小时。

进入婺源地界,似乎就感受到了中国最美乡村的另一番景象。朦胧逶迤的怀玉山脉余峰,连绵静卧在秋日醺黄的暖阳中,似乎睡眼惺忪的样子。

婺源建县历史1200余年,古属安徽管辖。故此建筑多属徽派风格。远看一幢幢民居依山就势,小青瓦、马头白墙掩映在绿树丛中;近观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结构严谨,雕镂精湛,格外夺人眼目。

近两年如火如荼的秀美乡村建设,使江湾的古朴清雅之美,又增了几分现代时尚气息,但古色古香,蕴含丰富故事的老徽派建筑,仍是亮点,不时镶嵌在层林尽染之景中。徽派建筑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为中外建筑界所叹服。

婺源农村徽派建筑特点体现最充分的当属江湾晓起村。来婺源不能不来江湾,来江湾自然不能错过晓起。

20多年前,曾和婺源籍校友来此走过一遭。当时婺源的名气还没有现在这么大。只听说婺源有“黑墨砚”、“红鲤鱼”、“绿茶叶”、“白雪梨”四大特产之说,谓之“黑红绿白”。白雪梨盛产于江湾。早期对江湾的人文风情记忆,似乎只停留于这点。

江湾建村于唐朝初年,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而江湾的声名异起是近十年的事情。2001年5月30日,我党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亲临祖籍地江湾考察。江湾便与村中的萧江宗祠一起红遍了中外。百姓于是都记住了:中国有个婺源,婺源有个江湾。

晓起村离江湾约有3公里。相传唐乾年间(公元877-879年)歙县篁墩汪万武逃乱,至此天刚破晓,只见青山环绕,绿水潺潺,地沃草肥,花香四野,便搭草棚、起炊烟,而将此取名“晓起”。

晓起村是典型的徽派古生态民俗文化村,颇多明清古建,风格各具特色。站在高处遥望晓起,四周青山环抱,小桥流水。村内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青黄的水稻和青瓦白墙的清代村屋建筑相映成趣,古驿道连绵伸向群山深处,一年四季各有其色的原生态的田园风光,犹如世外桃源,美不胜收,将晓起村无论选择哪个角度,哪个季节都可以勾勒成宁静悠远、清新淡雅、古朴纯实、古色古香的诗情画意。“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极为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晓起村落的美丽山光水色。

晓起村分上晓起和下晓起两个自然村。以江泽民的叔父命名的江上青希望小学坐落在下晓起村。

下晓起村的美,我以为最美的还有村后的古樟树林。下晓起村的樟树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数量多,二是群集而生,三是树龄长,多数樟树树干粗壮,树龄超过600年历史。这在古树遍布的婺源并不多见。晓起村缘何能保持这么多百年古樟未被砍伐,的确耐人寻味。仅止于林深僻壤,避世绝俗?抑或此处百姓自古就有强烈的园林生态保护意识?或者说,樟树自古就是晓起村民虔诚顶礼膜拜心中的树神?

村后有棵樟树有1500年历史。经过千年风雨,古樟依然郁郁葱葱,两个成年人张开手臂都不能合围。树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晓起神樟”四个大字,成为如织游人拍照留念的好去处。

晓起村的民建最有典型代表的是汪氏兄弟的两栋私宅。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汪氏兄弟私宅紧连一起,比较集中的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风格。尤其哥哥汪允璋私宅门牌上的青砖镂雕绝技,令人叹为观止,相传当时花费纹银4000两之巨,令人啧舌,确不是一般富裕人家所能为。

自古徽州多出商界能人豪杰,“徽商”发展兴旺历时400百余年,在中国成为一派。汪氏兄弟,均为著名茶商。哥哥汪允璋,弟弟汪允硅,当时垄断了广州府全部茶叶生意,在众多成功徽商中,地位堪称举足轻重。

国人素有寻根问祖情结。伟人如此,草根也不例外。据父辈人讲,晓起是我们汪姓的祖宗发源地。这是此行婺源,特意选择晓起的主因。同行友人是个性情中人,知此缘故乐此不疲,欣然前往,探个究竟。

汪姓最早起源于商代的汪芒氏,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可谓悠久异常。徽州汪氏一世祖是197年汉代的龙骧将军汪文和。当年汪文和因避乱渡江南迁至今安徽歙县。其十四世孙汪华生有九子,后裔在境内分布最广,故人称“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之后”。歙、黟为汪华长子建和第八子俊之后。婺源休宁、祁门为汪华第七子爽之后;绩溪为汪华第九子献之后,构成徽州汪氏放射形分布。

上饶辖县的汪姓皆源自婺源。世经战乱和迁徙,婺源的汪姓大概集中流向弋阳曹溪“三畈”、乐平众埠、万年齐埠、梓埠和余干古埠,部分迁徙到上饶县和广丰县。前些日,万年县汪氏文化研究慈善协会成立大会上,令我敬仰的本土楹联大家亮哥受邀为汪姓宗亲会撰联:“受姓商周,叶茂枝繁,四海同根延世泽;分支越国,血浓情重,九洲何处不宗亲。”道清了汪氏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记得修汪氏族谱时,本姓长者曾几次来晓起寻宗问祖。当日我们在晓起用午餐时,从一家私房菜社年长老板口中得到了此点证实。

见于史籍最早的汪姓人物。是春秋时鲁国童子汪骐。汪骐因在哀公的时候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隋代以后,汪姓名人辈出不穷。其中以清代为最多。这在古书史籍、现代文献中可以查证。在此不多繁冗赘述。

汪姓历代有如此众多名人,实在令后辈汪姓我等骄傲自豪。遗憾我辈疏才,没有继承先辈遗愿,光宗耀祖,虚度半生,实在汗颜。

幸好晓起此游,唤醒了麻木枯睡了许久的心灵。凭吊祖上积下的英德,聊以慰藉之时,还能找到些许上进的信心和勇气。

这是不是也算不虚此行呢?

稿件管理:野狼

审阅:江枫渔火

简评:通过引伸的叙述,呈现了婺源晓起汪氏的历史演变,及其风物人情的厚重感。

作者简介:汪良飞,笔名闲逸山夫,江西省万年县人,中学一级教师,多篇新闻报道、教育教学论文、诗词在各级报纸、杂志、网络媒体平台发表并获奖。

本文为中国乡间美文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