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生长离不开阳光、温度、水份、空气,而这些要素可以通过人工调节,促使花卉更快更好的生长。如何调节呢?

1、光线的调节

人工调节光照的方法有补光和遮荫两种:

(1)、补光,用灯光增加光照。1400瓦的电灯在距离植物2米处产生的照度与日光相同。如果把照射距离缩短,则使用的光照强度可按其与植物距离平方的反比规律来降低。为节约起见,也可用100~300瓦的白色荧光灯,同样能达到一定的光照条件,满足植物的生长要求。这种光源接近植物时,不会烧伤植物。白炽光只有10~12%是作为光能使用的,余下的是热能;距离植物近的时候,植物有可能被烧伤。植物生物灯更适于给植物补加光照。增加日照长度要用白炽灯,在半夜开灯,用来阻止植物在过长的黑暗期中形成花芽。白炽光具有长波的红光,在中断黑暗期上最为有效。一般从夜间20~2时加光,它能破坏植物在暗期,刺激开花物质的积累。

(2)、遮光,用芦帘遮光、遮荫纱,或在阴处置放。种植遮荫树,也有效果。为缩短日照长度而遮光,可用黑布、黑纸、黑塑料膜等材料,造成密不透光的环境。遮光材料及遮光时间的选择要考虑当时的气温,如在遮光时温度过高,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遮光时间要和黑夜连接,即在日出之前或日没之前开始,以使花卉在长夜中分化花芽。

2.湿度的调节

(1)、给水的调节。地栽植物的水分调节比较简单,在种植前先改良土壤的持水性和排水能力。前看是增加腐殖质或其他疏松的介质,如树皮粒、黄砂等,后者是开设明沟、暗沟或排水系统。在立地条件合乎要求时,只要在明显干旱时给水,以补充自然降水和土壤有效水分的不足。盆栽植物则不同,如得不到专为它们提供的水分,便无法生存。因此要特别重视盆栽植物的水分调节。

水温:灌溉水的温度不能和土温相差太远,过高过低,都会对根部产生伤害。两者差异不要超过5℃。冬季要在气温升高后给水,温室要在10时后,露地要在中午。夏季要在气温较低时给水,如早晨或傍晚。

给水量:地栽植物的给水量要大一些,盆栽植物的给水量要适当。在充分给水之后,第二次给水要等到盆中水分含量将近耗尽的时候。如盆栽介质的排水情况良好,植物品种单一,植株大小相仿,可以不必逐盆检查,而同时给水。否则要根据每株植物的需要确定多少不等的给水量,给水是否得当,需要根据经验掌握。

露地的盆栽植物每天早晨要一次浇足。下午只需检查一下,只对叶子呈萎蔫的补充给水。如发现多数植物都呈萎蔫,就全部给水。温室盆栽的介质一般都比较疏松,排水良好,在夏季可以在早晨浇足,下午一般不需补水,在冬季一次浇足量后,除非室内温度很高,植株生长旺盛,又在开花期中的盆栽,第二次浇水可在二、三天后;喜干旱的植物,更宜间隔长一点。凡是喜湿、叶大、柔软的花卉,灌水就要多些;喜干、叶小、具有坚硬角质层或蜡质层,灌水可以少些。花卉生长旺盛期需水量比休眠期大得多。泥盆透气好,盆土易于,灌水次数要多;而紫砂盆、釉盆透气性差,盆土不易于,灌水次数要少。 灌水的方有喷灌、滴灌、手工灌水等方法。

3、空气的调节

空气中对植物有益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氧与氮。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常数为0.032%,是不敷植物应用的。氧在空气中的含量为21%,一般不会缺乏。氮在空气中的含量为78%,但只能供具根瘤菌的植物所利用。大气中各种气体不断流动,使其成分保持常数,无法人工控制。但在密闭的温室里,很少与外界发生气体交换,就有可能使某种气体产生积累或缺乏。在阳光下,温室植物很快就会把室内的二氧化碳用掉,阻碍正常的光合作用。因此通风换气是温室管理的一项措施,用以维持光合作用的进行,在温室中采取补加二氧化碳的措施,对提高花卉产量与质量有一定成效。香石竹、月季花、菊花都可补加二氧化碳。

新鲜空气对花卉生长很重要性,应在室内增加通气设施。休眠期及种子贮藏期对氧气的要求较低,种子发芽期与开花期则需要大量的氧气。空气中也有危害植物的气体,它有的来自工厂的废气,也有的来自园艺工作本身所需的材料,如施肥、防治病虫和除草的药剂、有机质的腐败和花卉自身的呼吸等。空气中危害植物的气体很多,主要有氯气、二氧化硫、乙烯、氟等。虽属微量,但危害很大。因此生产基地应选择无公害的地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