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说,北京某位爱上电视的大学教授说秦是一个西戎国家,也不知道这位教授的那根神经出了问题,秦非西戎早就形成了历史定论。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认为秦人出自西方,这只是说秦在西方壮大,建立了国家,并没有说秦人的祖先在西方。

秦兵俑

证明秦人的祖先并非“西方人”的是“清华简”,它是是战国中晚期文物,文字主要是楚国的,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经“焚书坑儒”影响。所以,研究它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清华简”其中有一章详细记载了秦人先世的史事:在周武王伐纣后,飞廉东逃商奄,商奄反周,周成王征伐商奄,杀飞廉,把反叛的商奄之民西迁到今甘肃甘谷境内,戍防戎人“是秦先人”。而商奄即今山东曲阜包括莱芜一带的嬴姓大国。所以,秦人最早的先人,是从东方来的。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即秦人最早的主要构成应该是山东人。山东人的祖先是东夷人,他们身材高大,据说东夷人最早发明弓箭,擅长射箭,射九个太阳的大力士后羿就是东夷部落的首领。

5500年前山东人祖先相貌被网友还原

“戍防戎人”让秦人的先祖变成了军人,由东而西,他们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在戌边对抗西戎,成了抗击西戎的英雄。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赐以原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周人发源之地岐山一带。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当时,被秦人赶走的戎人的所有地盘,都被秦人接管。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灭掉了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

这一漫长的过程,造就了秦人能征善战本领,让让他们成了真正的勇士,也让秦国多位君王死于讨伐西戎,如嬴仲(前845年—前822年,在位23年)战争中死亡;秦襄公(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伐戎去世;秦襄公(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他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也是在讨伐西戎的途中去世的。说到这里,谁还能说秦是一个西戎的国家?

今天的陕北人

另外,来自东方的秦人先祖也说自己是华夏族裔,秦景公(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治理秦国长达39年,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他的墓地1976年在陕西凤翔县南指挥村被发现,采用天子葬仪,面积达5334平方米,被称作是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在他的墓地出土过一个带有铭文的编磬,上面说:"高阳有灵,四方以鼐。”高阳就是颛顼,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后来的夏、楚都成了他的子孙。《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朕皇考曰伯庸,我的父亲字伯庸……”屈原也说自己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

这时候,秦即西戎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可笑而无知的说法了。

在我国古代,把居住于广义中原地区的人群自称华夏,把四方的各部落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在最早的时候,只是一种地理上的区分,并没有任何的民族的歧视。西戎是古代华夏部落对西方与华夏部落敌对的诸部落统称,即以戎作为对西方所有非华夏部落的泛称,他们是被秦人驱逐并且融合的。在战争的过程中,秦人不断融合了其他民族,与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延续,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陕西美女

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认为,商奄之民作为秦人的核心,迁到了西方(西部),就是说有着商奄基本传统的人也跟着到了西方(西部),那么,秦的文化里一定包括着殷商文化。所以,整个嬴秦文化的发展过程应该说是一个文化大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大的特点,这是一个互相融合包容而且有多元化特点的文化传统。

今天,我们说的秦人狭义是指陕西人,但因秦国故地包括陕西关中以及甘肃天水、平凉、庆阳、陇南和宁夏南部,更是秦国崛起之地,《史记》:“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上述各地语言和风俗相同,秦人源自甘肃渭河、羌水上游,分别在甘肃礼县、天水秦城、陕西咸阳等地经过八次迁都进入关中,故而关中人、甘肃东部、宁夏南部人均为秦人。虽然,几千年时间过去了,但在他们的身上当然包含着英勇善战、开放包容的特点。

《史记·秦本纪第五》也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秦人最终成功地统一了整个华夏文明区域,成为关陇地区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帝国,将中国历史带入新的阶段。这不是一个西戎民族能够完成了的。在秦人的身上有着中原以及东西部民族性格特征,也有着中国古代民族大迁徙的里程,是中国自自春秋而始经历的汹涌澎湃、影响深远的地域大融合、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合的见证。因此,秦人的形象光彩照人,总能勾起今天身为中国人内心最强烈的那种自豪的感情。秦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文/路生)

山东美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