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z002673(西部证券)一营业部因未能维稳被监管警示 股权质押业务被暂停半年

给大家说一下sz002673(西部证券)的事情,这个事还是很有代表性的,尤其是这个事件的理由,从10/19中央的会议精神来看,再不出手,民营将要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各地政府,各部门先后经过多种渠道,掏钱救市,保险,证券,基金,个筹集上千亿资金,还有其他行业的资金也是快速到位,在这个时候sz002673(西部证券)当逃兵,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已经三张罚单了,再出一张,老总脸上就有点挂不住了。

2.恒力实业再次涨,迎来11连涨。给市场带来了什么?

壳资源继续领涨,其热点持续效应已经远远的超出了创投的热点效应,今天恒力实业再次11连板(在取消窗口指导后,虽然被特停,估计也就是为了挣点面子),已经刷新了今年妖股的记录,在这个市场上最能干活的还是要数游资了。壳资源的秩序上涨也带动了ST板块的热度,概念板块ST板块领涨,涨幅在2.16。涨停个股10只,其实壳资源的炒作概念也是从10/20证监会调整“IPO被否企业重组上市间隔日期,由3年变成半年”开始的,同一时间也是刘副总的金融稳定会---拯救民企的时间,1/19,一行两会发表言论拯救股权质押风险。

3.民企座谈会上的强烈信号:高层脱稿讲了很多话 讲得很直接

新闻周刊:再谈民企座谈会,其实这才是当前行情的主线,壳资源也是当前主线上的分之,何有之前的券商,信托,资管的行情都是这个原因释放出来的炒作概念,最新的创投板,表面上是更广泛的金融开放,其实短期的任务还是给科创类民企更多的融资渠道。

明白了这个主线,你就知道了当前市场到底在干什么。这也是为什么,此次中小创的反弹超过了主板。目前的力度感觉还不够,后续还会有新的概念出来,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A股的散户时代,正在走向终结 从11月5日夜到11月6日夜,发生了两件堪称里程碑的大事:

证监会为2015年股灾中“做空中国”的典型案例翻案。

央行就民企融资问题表达了歉意。

我们先看一下“做空中国”案件的来龙去脉。

2015年上半年,A股市场发动了一波烈火烹油的“政策+杠杆”的牛市。在那场牛市里,我多次撰文表示反对,甚至使用过“大牛市将带来大逃亡”,“大牛市会毁掉中国经济”的标题。此外,我还最早撰文反对“国家牛市”、“为国接盘”的说法,提醒可能到来的风险。

2015年6月13日(星期六),我曾在专栏里预测,中国股市将有千点大撤退。随后,股灾从6月15日(星期一)开始,一泻千里。在这个过程中,多次出现了千股跌停的局面。

为了救市,国家队被迫入市,释放大量流动性,最终引发8月11日到13日人民币大幅贬值。随后,官方开始对市场展开调查,清查做空力量。

这时候,司度(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浮出水面。2015年8月股市异常波动期间,沪深两市对多个具有异常交易行为特征的账户采取了监管措施,司度拥有的国信期货-司度(上海)贸易有限公司账户被深交所限制交易。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司度是大型美国金融集团Citadel的全资子公司(中信曾一度入股上海司度,后退出)。Citadel是位于美国芝加哥的国际对冲基金巨头,管理的资金规模高达260亿美元,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在退休后出任了Citadel高级顾问。

于是,一串关键词被媒体拎了出来:境外势力、量化交易、对冲基金、做空中国、内外勾结。

至于在自媒体、网络论坛里,甚至使用了“内外勾结做空中国”、“金融汉奸”的说法。

调查持续了很长时间,终于在2017年结案:5月24日,包括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在内的机构集体公告,因此前违规向上海司度提供融资融券业务,证监会拟作出行政处罚,对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国信期货分别罚款3.08亿元、254万元、1.04亿元、54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及罚款。

然而,就在2018年11月5日晚间,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同时公告收到证监会的结案通知书,针对三家券商与司度(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开展的业务涉嫌违法违规案,证监会经审理认为,三家公司的涉案违法事实不成立,决定该案结案。

也就是说,2017年5月认定的违法事实和处罚,都被推翻了!

事实上,2015年股灾之后,无论是对“股指期货交易”的限制、指责,对“境内外做空势力”的指责处罚,以及对保险业“野蛮人”的指责,都有偏激的成分。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做空”、“股指期货”这些正常的交易方式、交易手段应该被允许。至于保险资金这些“害人精”、“野蛮人”,也在规范之后,将重返市场,发挥稳定市场的重要作用。

再看一下央行的“致歉”

大家都知道,今年上半年实施了一轮疾风暴雨式的“去杠杆”。在这个过程中,多有批评的声音,认为过于猛烈、过于“一刀切”。

11月6日晚,央行行长易纲接受新华社采访的稿件发布,他说:

前期一些政策制定考虑不周、缺乏协调、执行偏离,强监管政策效应叠加,导致了一定的信用紧缩,加大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今后,在制定政策过程中,人民银行将注重实地调研,充分听取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意见;对需稳妥实施的政策,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对利于长远的规范措施,设置合理的过渡期,避免“一刀切”,便于企业适应调整。

易纲还提出,“用好债券、信贷、股权融资‘三支箭’,支持民营企业拓宽融资途径。”

可以看出,“三支箭”中“两只支”是直接融资,而这正是中国经济下一阶段的重点,因为中国企业杠杆率太高了,直接融资不会增加杠杆率。“三支箭”的主要内容是:

1、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央行提供部分初始资金,通过专业机构市场化运作,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担保增信等方式,为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有竞争力,但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债,提供信用支持。

2、信贷支持,也就是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增加信贷投放。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已经四次实施定向降准。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30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特别是在对商业银行的宏观审慎评估(MPA)中,央行新增专项指标用于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信贷投放。

3、研究设立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为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股权融资,人民银行正推动由符合规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机构,发起设立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初始引导资金,带动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出现资金困难的民营企业提供阶段性的股权融资支持。

“对商业银行的宏观审慎评估(MPA)中,央行新增专项指标用于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信贷投放”,这是一个大招,也是首次披露。

如果说过去两年,中国经济主要靠楼市支撑,主要方式是“货币化棚改”,是面向楼市“定向发钞”,滴灌给楼市;

现在,开始滴灌给民企、中小企业。或者说,面向它们定向发钞。

管用吗?肯定有效果,但作用恐怕未必很快。

总结一下:从宣布在上交所设立创业板,试行注册制;再加上证监会翻案,央行道歉,政策出现了重大拐点。

展望未来,国家希望通过“扩大直接融资(企业债券、股权、股票)”来给经济“加油”的战略方向非常清晰。其中印钞的方向,从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变成了民企、中小企业。同时加大开放力度,以国内市场换国外市场,防止被主流贸易体系边缘化。

在这个过程中,楼市则需要稳住。稳住成交量,稳住活跃度,稳住价格。如果启动股市、向民企中小企业滴灌产生了足够大的效果,则楼市继续“稳着走”。如果不太管用,则需要适度加温(后者可能性略大一些)。

股市会后更大的机会吗?或许会。但你一定要清楚一点:注册制改革的重启,意味着国家将首先放弃股市泡沫,从股市杀出一条血路。这其实就是我一直以来的建议。中国不可能几个泡沫(楼市、股市、汇率)都捧在手里,这样无法赶路。如果必须放弃一个泡沫,就是股市。

注册制是实体经济的大利好,是创业者的大利好,是中国经济长远的大利好。但是,却可能是中短期的利空,是目前持有股票的股民的利空。因为注册制下,无法维持当前的估值,即便是大跌了那么久,跟注册制比,A股仍然贵。当然,这个估值的回归,将缓慢进行。

记住我的话:5年之内,普通人最好不要碰A股,因为这是一个缓慢挤出泡沫的过程。想想看,美国股市走了9年大牛市,市盈率中位数是15倍,而我们现在是30倍。如果注册制全面到来,将会发生什么?

当然,对于短线高手来说,5年内机会很多,因为个股会活跃,而做空也合法了。对于券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来说,5年内机会也很多,至少他们的冬天即将过去。

当机构投资者、专业投资者弹冠相庆,纷纷擦拭猎枪准备到资本市场上“猎一票”的时候,散户要小心了。你以为你能拿着猎枪跟他们一起并肩作战吗?你错了,你只是他们的猎物!

注册制下,市场的风浪将更大!对此,证监会已经通过答记者问,进行了风险提示,这值得大家仔细阅读:

证监会将指导上交所针对创新企业的特点,在资产、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强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鼓励中小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等方式参与科创板投资,分享创新企业发展成果。

其实,不仅仅科创板如此,未来整个A股都如此。A股的散户时代,正在走向终结。

笔者微信:1554044788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