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检察信息化建设超出我的预期,比想象中的步伐要快。”在参观苏州市吴江区检察院后,中科院院士王小云由衷地感慨道。

结束了昨天无锡的视察调研活动,今天,这些专业又敬业的重量级“大咖”们在细雨绵绵中赶赴苏州检察机关,他们都看了些啥,又说了些啥?小编带你去现场一探究竟!

11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邀请具有法律工作背景、互联网从业背景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来到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检察院,继续视察调研检察机关查办涉互联网和信息保护犯罪以及检察技术信息化建设情况。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谢鹏程,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钟福雄,江苏省检察院副检察长蒋永良,苏州市检察院检察长闵正兵等参加了活动。

代表委员和专家们参观了些啥?

“方言可以识别吗?”

“这个智能语音系统可以识别90%以上的方言。”

代表委员和专家们在参观检察长接访室智能语音应用时,对智能语音应用系统能否识别方言非常好奇,在了解了该系统的功能后,对其方便快捷地辅助接访表示赞许。

接着,大家参观了12309检察服务中心、远程视频提审室、真人比例远程汇报室,并观看了苏检掌上通、政法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的应用演示,对于这些“智慧检务”神器,有了全新的体验与感受。 汇报座谈会开始!

参观结束后,调研汇报座谈会开始啦~~

会上,苏州市检察院检察长闵正兵、吴江区检察院检察长刘军分别汇报了市区两级检察工作,尤其是近年来查办涉互联网和信息保护犯罪,以及检察技术信息化建设情况。 代表委员和专家们开启“阅卷模式”!

听完汇报后,代表委员和专家们开启“阅卷模式”,对江苏检察工作点赞喝彩、“点评打分”。

王小云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检察信息化建设超出了我的预期,比想象中的步伐要快。区块链技术如果应用不当会引发网络诈骗和行业不法行为。要通过技术手段来防范犯罪发生,注重对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企业数据和办案数据的技术保障。

才华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理事,天津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天津华盛理律师事务所主任

网络犯罪案件近来有愈演愈烈之势,各级检察院侦办了多起案件,对社会起到很好的警示效应。律师行业正在寻求与法院、检察院在办理网络犯罪案件方面的对接与合作,希望最高检能推动律师与检察院的交流互动,作为法律共同体携手打造安全高效的网络环境。同时,司法机关在大数据、信息化上也要加快步伐,在技术层面要领先于犯罪分子,避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马杰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有两点感受:江苏检察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对吴江区检察院党建工作、文化底蕴留有深刻印象。“有矛必有盾”,我们要保护网络空间安全。建议加强统筹整合,公检法信息需要贯通,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推进司法公开,这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重要标志。

冯帆

江西友达律师事务所主任,江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

在我参加的代表视察活动中,这次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智慧检务的快速发展对律师工作也提出挑战,建议检察院在注重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多与当事人的诉求相匹配,既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手段提升办案效率,又能与群众需求相同步,让群众心里真正踏实,真正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网络是把“双刃剑”,希望检察机关能从内到外加强信息保密和数据安全,与律师在数据共享方面加强探讨。

谢资清

致公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高性能计算与随机信息处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江苏公检法的信息共享有很多好的案例可供借鉴,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利益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提三点建议:一是加强法律与技术复合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二是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给检察人员提供再学习的机会,促进观念革新;三是注重提炼具有借鉴意义的典型案例,让人工智能运用到司法办案、绩效管理中。

杨帆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主任,重庆市总工会党组成员、挂职副主席

一是建议江苏省检察机关在信息建设方面做好统筹,统一规划,并加强标准化建设,梳理出检察业务的共性和个性需求,注重系统的模块化建设,减少重复开发,促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二是建议最高检牵头对跨部门、跨平台的海量数据加强分析,总结吸取全国各地好的做法,解决不同地区的司法偏差。三是对人工智能在司法上的应用要有一些限制规则,保持其辅助办案的地位。

霍涛

贵州白山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对江苏检察机关以信息化创新引领工作印象深刻。建议与与更多省份交流互动,带动共同提高。要将人工智能技术积极运用到检察工作中,减少工作强度,提高办案效率。在检务公开层面,既要注重信息保护,也要有选择地开放信息,更精准直接地满足群众诉求。

潘锋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江苏是科技大省,信息化为江苏检察工作插上了“翅膀”。提两点建议:一是希望检察院开发的网络信息平台能够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数据接口,实现互通互联,打破信息孤岛;二是要注重信息化平台的安全性,网络环境中的“矛与盾”“黑与白”一直并行存在,要多采用自主可控的技术,防止检察信息泄露。

钱天林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主任

感谢检察机关的政协委员联络工作,检察机关紧紧围绕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做了非常好的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希望今后在制度建设和推广方面做更多努力。

齐爱民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华南区块链大数据法治战略研究院院长

提三点建议:第一,在信息化建设中,要注重安全保护,从技术指标、制度伦理、法律规则遵守等方面着手;第二,在隐私与数据泄露层面,加强制度跟进,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要明确规则,建立计算机信息传输比对模式;第三,加强检察智能系统的开发应用。呼吁加强公益诉讼工作,在电子商务、个人信息保护、知识产权等领域加大探索力度。今后的检察机关可以实现数字化、公益化以及人性化的结合,提升服务层次。

来小鹏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研究与服务中心主任

江苏检察信息化工程是“一把手”工程,在理念和技术上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运用信息化的目的是减少和预防犯罪,让人民群众从案件办理流程和新技术运用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提高司法公信力。建议江苏检察机关将现有的信息平台梳理出共性内容,形成流程规范,通过最高检在全国范围内“开花结果”,发挥大数据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作用。

杨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大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主任

提两个建议:第一,区块链技术需要和其他的数据存储、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在基层院进行试点,在政府监管和司法办案方面进行整合。第二,江浙一带互联网金融犯罪比较复杂,可以成立相关犯罪的研究沟通机制,提升检察官办案能力。

周汉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法学会网络和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江苏检察机关在智慧检务建设上观念领先,符合网络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举措有力,积极解决案多人少、类案不同判的问题;成效明显,既提升了检察机关的公信力,也满足了群众司法需求。提两点建议:一是在传统业务流程上引入信息化手段,利用网络带来的颠覆性变化对流程本身进行深刻变革,促进业务与信息化、电子与检务的真正融合;二是注重电子检务的对外服务功能,以满足群众需要和当事人需求为中心,不断升级完善,在此基础上开创新格局。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谢鹏程表示,感谢各位代表委员和专家对检察工作的关心支持,感谢大家提出的可操作的意见建议,回去后将认真梳理,向院领导完整报告并在各自工作中贯彻落实。希望代表委员和专家继续关心、参与、支持检察机关各项工作,加强对检察工作的监督。

江苏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蒋永良主持汇报座谈会并作总结,他说江苏检察机关将主动对标找差,认真落实大家的意见建议,依法全面履行检察职能,努力提供优质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进一步加强与代表委员、专家学者的直接联系、深度联络,虚心请教、主动求助,不断改进检察工作,努力提升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

至此,在江苏的视察调研活动圆满结束。下午,代表委员和专家们收获满满地赴浙江嘉兴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

为专业又敬业的“大咖”们以及江苏检察工作点个赞吧!

文字 | 朱姿颖、秦菲

图片 | 苏州市吴江区检察院

推荐阅读:

今天一批互联网和法律界重量级“大咖”来江苏检察,是为了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