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个职场话题。

“甩锅精”注意了!

说的就是你!

年初,新东方年会版的《沙漠骆驼》刷爆社交媒体。6个耿直的小伙伴,连唱带跳,把单位上上下下都diss了一遍。据说俞敏洪先生在台下不仅没有生气,还哈哈大笑,连连鼓掌,最后奖励了他们12万,为这几位的年终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首被改名叫《释放自我》的《沙漠骆驼》为什么就这么让大家百听不厌,即使在抖音上频频刷到片段,还是忍不住听完再下滑?尤其是那句“干活的累死累活,有成果那又如何,最后干不过那些写PPT的”,简直洗脑,听完即会。想想看,可能是因为它在这个年终岁尾之际,真的是戳到了每位职场人士的痛点。

怀着每天都“不想干了”的心情上了一整年班,用灵魂深处的意志力坚持着24小时开机,一边应对客户无止境的需求,一边还得在老板晚上11点半发来微信要求加班时第一时间回复“没问题”。

就这么好不容易一年到头,拿到年终奖一看,心情果然始终如一,还是“不想干了”。

要知道,那些充满热情的职场用语:“好嘞”“好哒”“好的呢”“没问题”“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背后可能都是一句饱含风霜血泪的“妈卖批”。

为什么职场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能让最初一个个满心梦想跃跃欲试的少年们最后变得那么不开心?这段从无比认真到淡然佛系的路,可能2年都用不了。

畅销书《黑天鹅》《反脆弱》《随机漫步的傻瓜》的作者,哲学思想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一句话,就把这个问题总结了:

都是因为没有“风险共担”。

什么是“风险共担”?

简单来说,做一件事,要想获得多大利益,就要承担多大风险。买卖双方、合作伙伴、领导与下属、同事之间,甚至夫妻之间,要想实现双方的利益目标,并拥有和谐融洽的关系,都要实施“风险共担”。

“只想应付考核,不想踏实干活,出现问题只会互相甩锅。”

“甩锅”,几乎是21世纪混迹职场的必备技能之一,仅次于为领导朋友圈点赞和夸领导衣服好看。有经验的上班族都知道,工作第一准则是“领导说什么都对”,第二准则是宁可成为“甩锅精”,也绝对不做“背锅侠”。

工作出现了问题、盈利达不到预期、计划搁浅、项目空窗……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怎么办?

是第一时间寻找解决方法吗,当然不,第一时间是把自己从这个烂摊子里摘出来,最好能够有充分证据证明,该做的我都做的非常好了,是其他部门或同事、其他合作方、甚至其他物种、其他大自然的不可抗力导致了这个令人失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真的已经很努力了!

如果有个“职场人最烦排行榜”,必须得给“甩锅精”们一个冠军,也不枉他们这么费力的磨练演技。

就像歌词里说的,“董事长问总裁,而总裁问校长,校长问总监,总监问经理,经理问主管,主管问专员,专员还要问兼职...实怕担责”。最后开除一名实习生,问题解决。

在风险共担的理念中,如果未来项目获利,你将会作为参与者的一员收获利益、名誉、荣耀,那么项目亏损,你同样也应该作为负责人之一承担责任,且责任大小与收益大小成正比。整个团队都以“风险共担”的标准相互要求,自然每一个分子都会小心翼翼,尽可能贡献自己的最大能力,为项目过程保驾护航。

“干活的累死累活,有成果那又如何?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抱怨,绝大多数是因为“干活的”和“写PPT的”两者之间没有真正“风险共担”。

企业中,写PPT的人KPI可能就是他的提案、设想、发展规划,他可能是战略规划部,也可能是来来走走的中层团队领导。项目最终是否盈利,并不会影响PPT大师们实际获得的收益。

相反,这些人带领大家“小程序做了几个,就连APP也没放过,做完就完了也不关心结果。您混完资历走了,只剩下脏乱差了,转场同业机构职位升了。”而剩下的问题就只能留给剩下的人面对了,这类没有担当,不负责任的职场人也很招人烦。

用塔勒布的话说:

人们憎恶的不是那些自己承担风险的富人,他们真正憎恶的是那些身处高位却不承担风险的人,这些人并没有用身家性命参与“风险共担”,他们也不可能从他们目前的地位和财富水平上摔下来,更不可能穷困潦倒到排队领救济的地步。

那些不参加“风险共担”也不承担公司经营风险的高管,只会享受公司业绩增长带来的好处,而不会承担公司业绩下滑的损失(就是那种总能在各种会议上侃侃而谈的高管)。

他们根据某些指标获得报酬,但这些指标并不真实反映公司运营的健康情况,这样他们就可以操纵指标、掩盖风险、获得报酬,然后退休(或者去其他公司继续做同样的事),轻易地推卸给下一位继任者。

在塔勒布的新书《非对称风险》中,也专门有一段讲到了PPT的故事

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认为成功始于一份完美PPT,要有介绍,有设想,还有企业故事,有“初心”。他们把PPT作为推销自己的手段,情况好的时候用于融资扩大,管理者从中套现,情况不好的时候用于把公司在看起来还好的时候赶紧卖一个好价钱。

然而对于真正的企业家,他们的目的永远不是卖掉自己的公司,他们会与自己的公司一起“风险共担”,想法设法地自己赢利并生存下去,而不是花完投资人的钱就完了。

因此,对于一个长久发展的企业,说不定“PPT”和“融资”反而还会帮倒忙。那些比较成功的世界级企业,比如微软、谷歌,也都是由全身心地投入“风险共担”的企业家创立,并依靠自己的赢利发展壮大起来的。

“重复的都抢着做,

创新的没有几个。”

职场上有一种人,叫老油条,经常站着高位不干事,拉低团队活力。这种人一般在公司时间比较长,以70、80后为主力,当着不大不小的官儿,干着事不关己的事儿。他们会把工作任务由简单转向复杂化,用复杂的方法解决问题。

塔勒布曾经抨击过一些对实际情况鲜有关心,只顾埋头故纸堆的研究者。他们总是尽可能的寻找新的研究视角,用不同的说法解释相同的现象,赋予普通人都明白的事情新的“理论”,最后列出越来越长,长到没人想去翻阅的参考文献。而往往,这些研究中的相当一部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微乎其微。

如果研究者只要写出参考文献最长,看起来逻辑最严密的论文,就能获得报酬,那么他们就不会更关注论文中真正涉及到的群体,以及各种理论导致的结果。

就像职场一样,如果KPI是尽可能多的、看似努力的做事,而不是事情最后的结果,只会导致形成一个复杂且混乱的职场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人们有足够的动机把他的工作复杂化,这样可以使他们显得很忙、很努力、很敬业。

老油条们就是这样被训练出来的,当然,他们还会继续训练下一批人,摆出盛气凌人的高姿态,美其名曰“教育”:“告诉你啊,你得跟我学,才能在公司混的不累又不得罪人。”

风险共担,就是抛开这些复杂和事故,用一套更加简单有效的思维方式思考,并且拥抱平衡,切实解决问题。

就像为什么大部分男人在求婚的时候要准备一颗价值不菲的钻石,因为在女性付出生育成本与时间成本的事实面前,更多付出经济成本的男性履行了“风险共担”,而这样的婚姻也往往更长久。

《使徒行传》(ActaApostolorum)中有这样的记载:

圣徒保罗搭乘一艘货船从塞顿前往克里特岛和马耳他。途中,他们遇到了风暴,“留下足够的口粮之后,他们把剩余的粮食扔到海里,以减轻船的重量”。尽管他们扔下去的是某个商人的货物,但是船上所有的商人都会平摊这个商人的损失,而不会让他独自承担。风险共担,就是让每个在船上的人有存在感和归属感。

新东方的积极回应收获了大家的理解和接受,同时,这个热门事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不仅是职场,在这个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潜藏着各种各样“非对称风险”。面对非对称风险,我们理应明白,无论未来会不会更好,构成这个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都应该是:风险共担。因为没有风险共担,就没有进化。

职场牢记15个「不要」

你的未来才可期

1、不要相信不承担责任的观点;

2、不要没有价值观的阅历;

3、不要未拼尽全力的人生;

4、不要把资源和精力浪费在自己不渴望的事情上;

5、不要拥有了权力却抛弃了公平;

6、不要缺乏严谨调查的事实;

7、不要无法付诸实施的理论;

8、不要没有真才实学的文凭;

9、不要遵奉美德却又不敢担当;

10、不要忽略概率的遍历性;

11、不要相信没有风险的财富机会;

12、不要辞藻华丽却又言之无物;

13、不要把问题搞得很复杂却又没有思想深度;

14、不要忽略决策的非对称性;

15、不要以为质疑会阻碍科学进步。

“虽然前路漫长,心中还有力量;别忘了绝望中的那种希望,问题不会灭亡,只能自己变强。热血依然滚烫,相信是金子早晚会发光”。

钟二私人微信朋友圈

五一有料

没有钟二毛私人微信亏大了

我的朋友圈每天分享很多有趣的故事。这些精彩内容,没法出现在微信公众号里,是各位看不到的。特别提醒:已经有钟二毛任何一个私人微信的,请不要重复添加,因为分享内容是一样的。疯狂刷屏的微商朋友,也请不要添加。谢谢。

故事

有货

长按下面小程序图片

进入【二毛文房】

看好书、选美物

↓ ↓ ↓

如果有感触,

请转发朋友圈和点个“在看”,

分享给更多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