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真是一个不错的即兴喜剧(improv comedy)演员。

  现代的即兴喜剧在美国发展,在电视节目里发扬光大,美国最著名的一档节目自然是《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 SNL),还有一档非常好看的节目叫《Whoseline ls it anyway》,中文译名“天外飞来一句”

  国内节目里,早几年的《谢天谢地你来了》,这两年的《今夜百乐门》,都有即兴喜剧的身影。

  为什么说他这方面优秀,是因为他把improv的一些基本技巧都运用得非常扎实。即兴喜剧的第一原则叫做“Yes, and”,Yes指的是在即兴表演中,无论对手给出什么样的动作和语言,都要以合作的态度来顺下去,而不能否定以及讨价还价;And指的是在合作的基础上,还要推进内容的发展,不能原地打转陷入尴尬。

  沈腾上去即兴的几段,不管对手给了什么样的剧情设置,他完全都是以“Yes,and”的方式在处理的。电椅、佛像、相亲、司机,推进剧情发展的全部都是沈腾,很有本事。

  王阳即兴片段:电椅

  Improv的技巧我在前几年的一个知乎回答里写得稍微详细一些,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扩展阅读一下。

  第一组表演是要就着沈腾的段落来说的,因为放在舞台上的这个剧本实在太差了。

  第一组 《潜伏》 张小斐 王阳 杜淳 宋轶

  三位评委说了好多拐弯抹角的话来表扬演员,也确实是因为实在是不好明着批评剧本。在这个当中,吴秀波的一句话倒是最为准确——“反派人物没有形成绝对压力”。这和我常说的一个理论“力量的对抗”是一个道理,谍战戏的看点就是正面人物在重重压力之下的英雄表现,没有压力还看个啥。

  反而看第三组《绣春刀》的剧本,其实也是个谍战的设置,有了魏忠贤的绝对压力,一切都合理得多。

  在这个剧本里四个人的表演水准和初赛的时候差不多。王阳依旧贡献了决赛级别的水准,实在是被剧本拖累太多;杜淳人物信念不错,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控制力差;张小斐情感处理优秀,但暴露了交流戏薄弱的问题;宋轶不能说不好,但表演方式实在太为刻板,上限也就是个二流演员。

  宋轶即兴片段:电车

  四个人的硬实力从和沈腾的即兴段落里也能看出来几分。王阳和沈腾有交流,能推进剧情发展;杜淳直接脑子转不过来,拿徐峥举的例子演了;张小斐在沈腾给戏的时候接不住;宋轶太像表演系学生作业了。

  杜淳即兴片段:佛像

  因为开心麻花的缘故,我原本不太喜欢沈腾,但是现在在喜剧演员的层面上,我愿意承认他的才能。很多时候,喜剧演员的脑子比表演功夫更重要,沈腾是佼佼者,只不过如果作为一个全方位的“演员”来看,还先别急着下结论。

  徐峥是会挑人的,是我我也选王阳。宋轶的表现我觉得不足以往后再走一步,杜淳和张小斐进不进都有可能,要看其他人的发挥。

  金世佳你还我名额!!

  第二组 《女儿谷》 阚清子 刘雅瑟 韩雪 范湉湉

  第二组女儿谷,确实是好。

  相较于上一段,这组的剧本就漂亮很多。从刘雅瑟面对“见不见孩子”的纠结,到阚清子和范湉湉因为蜡烛起的冲突,再到韩雪读信,以及最后的大团圆结尾。整部戏的台词动作都很好地在为塑造人物和引发时间冲突而服务,几乎没有废话,确实是非常有功力。

  四个人的表现确实也都好,这一段是节目到现在最好的段落之一。

  先说一下范湉湉。

  如果她放在相对弱一些的对手面前,我就要开始夸了。但不幸的是,这组其他三位的表现都更为出色,她此次暴露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非常明显。

  范湉湉好的地方有很多,她在语言和形体上对于自己角色的塑造是到位的,与对手的交流的过程也非常自然顺畅,但她有一个致命的漏洞——最高任务不清晰

  纵观其他三位人物,从行动上都能看出最高任务。刘雅瑟在考虑如何让不知自己入狱的孩子受到最小的伤害,阚清子因为关于“孩子”的共鸣对于韩雪产生的情感,韩雪对于自己的男人和孩子抱有自始至终的期待。范湉湉的戏份算是不少的,但她这点做得不好。

  是剧本没有给她任务吗?不是的,在最后一幕中,监狱长的话给了很明确的提示——范湉湉还有三天就要出狱了在这个规定情境下,她在揭露这个事实之前的最高任务应当只有一个,就是维护她们这个监室的“一切太平”,避免影响自己即将到来的自由。

  所以,她最开始对于室友的心理状态以及对待蜡烛的态度,都不太对。她的人物在前半场表现得太像“狱卒”,对于狱友都是训诫,而没有考虑到这个违规行为会让自己“连坐”而延长刑期;她的心理状态也过于放松,没有为她“还有三天就出狱”这根暗线做行为和情绪上的处理。

  我认为的合理方式,是她在自己“小男人”的性格特征上,流露出自己对于“偷蜡烛”这件事的畏惧。和阚清子那段戏的处理,也应当是“逃避”和“甩锅”的成分,大于对阚清子的道德指责。

  把这根暗线埋下去,在她最后顶锅认罪的时候,冲突才更为剧烈而又冲击力,也会化解了观众们对她之前激烈行为的一些疑惑,形成一个完整的事件。

  初赛和复赛里范湉湉在台上说自己关于表演的理想,能看出来是真情实感。选择离开自己成名的舒适区去追逐理想,是一件值得令人尊敬的事情。

  希望她未来能在演员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看了刘雅瑟这一场的表现,专门把她初赛被正片剪了的完整段落翻出来看了看。不是表演科班出身的她,这些年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倒是没有丢掉表演中最可贵的那份真诚,十几年都没改口的弗兰口音在她的表演中也成了塑造人物的加分项。

  在两场表演中,刘雅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基于强烈内心体验的情感爆发。这几期看下来,她反而是导师说的用“情感”而不是用“技术”来表演的最好例子。

  刘雅瑟在两场里的表现都不错,得益于角色的优势。拿今天这场来说,和其他三人的人物相比,刘雅瑟的任务是单一的,矛盾只集中在自己的心理斗争之上,只要情感表达完整,就能够有着不错效果。

  这类纯粹主要靠内心体验以及真诚来表演的演员有一个问题,就是角色容易单一化,很难处理好一个复杂角色,但将一个功能性角色扮演好,是没有问题的。

  阚清子的表现正如章子怡所说,进步非常大。她在初赛中的最大问题是只有“放”,没有“收”,缺乏控制的表演是失实的,也是不好看的。

  这场戏最开始的部分,阚清子还是犯了同样的毛病,在和范湉湉争抢蜡烛时候嚎的那一嗓子“我不是”不但让徐峥皱起了眉头,相信包括我的大部分人都会产生生理性的不适。好的是,她迅速回到了正常的轨道,找到了正确的人物动机,就让大家逐渐地进入到她的角色之中。

  整场戏的中她没有特别华彩的段落,但在情绪调动,人物塑造,以及与对手的交流中,阚清子都堪称优秀。在四个人的表现中,她的表现是能明显看出

  选阚清子入围没有问题。

  韩雪在初赛时的表演我写过,没有大家热捧的那么好,主要还是我看到了不少匠艺的成分,少了几分来自角色的真诚和真实的内心体验。然而这一场韩雪的好确实是有目共睹,几乎要让我路人转粉。

  韩雪各种宽泛的好大家已经说了很多了我不再多说,我就举一个例子,为什么韩雪那场吞蜡烛戏的爆发,一样是哭喊作一团,却不尴尬,反而成为了真正的情感爆发点?原因全都在韩雪在之前十分钟的情绪积累。

  拿到信之前的韩雪并不是舞台的中心,在劝阻另外两人的过程中,韩雪一直处于一个低情绪的被动状态,没有让眼前的激烈冲突冲淡了自己的最高任务,也没有试图喧宾夺主。这样的处理非常合理,韩雪的情绪在前半部分一直处于逐渐的积累状态,在开闸放水的那一刻,势能转化为动能,有着最大的力量。

  章子怡的眼睛很尖,看到了韩雪在撕信时候的细节动作。实际上在这一段落里,韩雪依然还不是舞台聚焦的部分,冲突重心还是集中在另一侧的蜡烛事件之上。“生活在舞台上”是一个好演员的必备素养,哪怕观众的目光不在自己身上,韩雪做到了。

  这一场的表现,韩雪受到的赞誉实至名归。

  第三组 《绣春刀》 檀健次 刘欢 王茂蕾 张钧甯

  第三段的表演整体不错,但和上一段相比还是弱了一些。

  张钧甯不多说,她的表演出戏不止是口音的问题,而是对于角色全方位的认知有误。在她身上看不到女刺客的果决,而还是用都市情感那一套慢悠悠的方法来演,问题太大了。

  王茂蕾是一个有舞台经验的演员,但从两期的表现来看,他的局限性也不小。在初赛的表现中,王茂蕾的表现可以用“差”来形容(当然另外几个人更差),而这段魏忠贤观感是不错,但也依旧没有跳出脸谱处理的范畴。

  从历史上看,作为一股政治力量的实质领袖,魏忠贤的性格显然也不是只有“奸佞”这一个特质。他处理危机事件时的心理素质,在宫廷斗争中的权谋之术,都是他能够一步步取得地位的重要能力。坏人不是蠢人,只是把好的能力用在了错的地方,塑造一个坏人,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塑造他的优点,才能更加真实。

  当然,由于大部分中国观众对于魏忠贤“坏太监”这个人设的印象过于深刻,这样把魏忠贤塑造成一个阴险的老变态,在这么短的排练时间里,也确实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但也只能是不错,和“精妙”真的还有距离了。

  刘欢在上一场的表现是占角色便宜的,但在这一场里也就没那么亮眼。刘欢的陆文昭因为某种程度上成了信王的弃子,所以已经不存在“潜伏”的信念和动力。在信王出场后,他的唯一目标成为了乞求师妹不死,力量处于绝对弱势,也没有什么表现空间。

  同样的,刘欢的表现也处于看上去不错但是不够丰富的状态。拿他和信王的最后一场戏举例子,心爱的师妹自刎于面前,明摆着被信王背叛和抛弃,自身已绝无脱出困境可能,最后的“拼死一搏”,心中难道还是只有“为大明除去祸根”这一个伟大光明正确的想法吗?

  檀健次的表演,我相对更为认可一点。信王才是真正与魏忠贤博弈的棋手,陆文昭只是棋子。信王心中应当有两个计划。计划A,丁白缨刺杀成功,那么直接暴力清除政敌;计划B,丁白缨刺杀失败,那么直接放弃陆文昭来寻求自保与妥协。

  信王到来之前应该已经得到刺杀失败的消息,那么放弃陆文昭就是一开始注定的,过程中发生的来回拉扯都是在魏忠贤面前的“表演”。这样一个自导自演的博弈过程中,檀健次的表现还算不错,看得出是理解了这个行为逻辑的。

  不过,他的一大问题是用力过猛。要求陆文昭杀掉师妹的段落,见到丁白缨自杀的段落,如果表情和动作没那么夸张的话,其实效果只好不坏。好是好在,这些通过进一步的表演训练都能够解决,脑子好使比技术熟练更为重要。

  总的来说,这段绣春刀在水准之上,人物都树立了起来。但几位演员都在用一种相对脸谱化的方式在塑造人物,值得反复咀嚼的东西不多。

  要选的话,我也会选檀健次和刘欢。

  这周末去看杭州决赛的录制了!开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