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改革开放第6年,柳传志40岁,在中科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从事有关磁记录电路的研究,一个月能拿78元的工资。因为有比较多的机会接触国外的同领域的优秀成果,又因为终于摆脱了“阶级斗争”,柳传志觉得这是个个人发展,实现自身理想的好机会,他说:“我可以忍受清贫,但不能忍受自己碌碌无为、虚度时光。”跟随者改革开放的浪潮,柳传志同11个同事在北京中关村科学院南路2号计算所的传达室里,创办了联想公司的前身。

八十年代,社会体制变革下的法制法规很不完善,商人们面临的最大的文艺就是辨别政策红线,尤其是当政策的解释权掌握在执行人员手里时。为了保护国内的品牌,国家对电脑进口额度和关税实施控制,所有的人都想拿到进口批文,联想自然也不例外。幸运的是,香港联想拿到了美国AST电脑的总代理,并且牢牢占据了内地销售的龙头。但柳传志从没有放弃开发自主品牌电脑。

1994年,柳传志克服各种阻力,包括面对合作商AST的不满,让杨元庆担起重担,组建微机事业部,销售联想电脑。很快,国家不再限制电脑进口,代理电脑企业难以生存,拥有自主品牌的联想却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

05年,联想兼并IBM的PC业务,开启了联想走向全球的第一步。但是这之后的合作并没有预想中的好,管理上出现了许多问题,业务上也遇到一些瓶颈,这时的董事长杨元庆并没有一挽颓势,在之后的08年更是爆出亏损2.26亿美元。之前为了走向国际化,联想曾聘用两任外籍CEO,职业经理人的短视行为让联想一再错失发展的机遇,比如06年联想手机刚做到国内第一,08年就被以1亿美元卖掉了。

终于在08年12月9日,联想集团收购IBM4周年的纪念日,柳传志说:“我原本打算12月底宣布退休计划,现在推迟了。会过几年退休。我把干企业当成乐趣,但是我有更有乐趣的地方,不会把着窝不走。”09年2月,柳传志出山,再次担任联想集团董事长,力挽狂澜,转亏为盈,两年后,再次交班杨元庆。

谁能想到,几年后,已经74岁的柳传志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却是被扣上了“卖国贼”的帽子。“不支持华为,支持了高通”,放之中美贸易争端的大背景下,这个话题被炒作演绎得不亦乐乎。

柳传志向联想全体员工发了一封信——《联想荣誉保卫战》,又录了一段音频,几度哽咽,极度愤慨。他说:“践踏联想人的尊严,打击一个民族品牌的骄傲,我们所有的人,都绝不能、也绝不会有半分容忍”。

这之后,任正非、马云、王健林、李彦宏、刘强东、刘永好、周鸿祎、毛大庆、潘石屹、曹国伟、程维、左晖等100多位中国商界的经营发声驰援柳传志和联想。

柳传志是老一代中国企业家的代表,产业报国,造福国家是那一代人的愿望。凭借联想的成绩,柳传志确定了在中国企业家群体中地位。74岁的老企业家还要站出来为自己的初心辩白,还要对屏幕那边的言之凿凿的键盘侠以“宣战”的形式解释两年前的一件小事,令人唏嘘。如果不辩白,糊里糊涂,可能就会蔓延,甚至变成一种“政治不正确”,就要被怀疑你还是否有一颗“中国心”。

我们每个人都盼望着中国的企业能做好,能做到世界最强。当一个企业真的走向世界的时候,它就不仅仅是国民企业,它还是世界的企业,要在全球发展,就要适应全球各个区域的文化、法律、市场和消费者要求,在各个国家都尽到企业公民的责任,而不能只是宣称“我是中国人的企业,代表中国开疆拓土”,这样,如何让当地人接纳你?外国的商人与你合作、支持你不是因为你代表着中国,而是因为你是一家好的企业,你为融入当地做出了努力,你是最合适的合作对象。

联想因为一次技术行为被“判决”为卖国,那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呢?那而选择欧洲首发新款手机的华为呢?爱过不是绑架,中国企业需要一个良性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需要一个“不吹不黑”的网络营商环境背书。当我们的经济走向世界的时候,心态却还是封锁的,至于网络空间、舆论生态等,总是被莫须有的负能量侵蚀着,虚假信息捧杀,情绪化、片面甚至野蛮的极端言论,代替了理性、客观、建设性的批评之心。中国企业不需要浮泛的赞美,但也需要社会的支持。

我们大部分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但类似“不转不是中国人”这样的道德威胁真的令人无奈又心酸。中国企业正在走向世界,他们不成熟,那我们更应该给他们多些包容。他们还在面临各种挑战,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我们应该多给他们理解和善良的目光。企业的发展、企业家精神的传承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是深远的,或许你一时一刻感受不到直接的改变,但是在未来,我们就会慢慢体会到这种哺育和反哺的良性关系。

柳传志还是1984年的那个柳传志,他还是那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青年人,是一腔报国热血的工程师。他也犯过错,做出过错误的决定,但他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初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