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岐峰森林公园大门

老地名来历:

相传中原逐鹿至耒阳城东遇岐路,苏仙引鹿入峰,后相伴修道成仙,故得名鹿岐峰。

鹿岐峰为耒阳八景之一。传说该处既是汉名医苏耽悟道升天之所,又是明状元罗洪先修炼成道之地,被誉为耒阳的苏仙岭。 如今,鹿岐峰成为耒阳市的一座森林公园,是大家观光、旅游、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站在鹿岐峰远眺耒阳城

老地名特色:

耒阳城东两公里处的鹿岐峰,相传中原逐鹿至耒阳城东遇岐路,苏仙引鹿入峰,相伴修道成仙,故得名鹿岐峰。 登临峰顶,耒阳城内全景尽收眼底。东看,群山逶迤,如奔腾之骥;南望,田园山水中点缀着无数的美丽村庄,耒阳火电厂烟囱高耸,直插蓝天;隔河西眺,高楼林立,繁华的市区人车如潮;入夜,更是一派灯火辉煌景象。如今,鹿岐峰成为耒阳的一座森林公园,是大家观光、旅游、休闲、健身的好场所。

鹿岐峰雪景

神奇的苏耽橘井传说

大量的史料显示,在我国古代,如果爆发瘟疫,是件十分可怕的事情。这是因为当时瘟疫传染速度快,而古人又没有较为有效的消毒手段和隔离方法,有时候为了控制瘟疫蔓延,官方甚至残忍地将瘟疫患者困在某一处任其自生自灭。

汉文帝时,在桂阳郡有位神医——苏耽。他的医术十分精湛,喜好助人为乐,为人治病不收报酬,笃好养生之术,人们当时十分尊敬他,称呼他为“苏仙翁”。据说,苏耽的母亲在郴江河边洗衣时遇奇怀孕。后来,苏耽长大得异人授仙术,通医道,识百药,为民治病,造福乡里。他长期隐居郴江边的苏仙岭,后来又到耒阳鹿岐峰隐居,潜心修炼仙道,并用手指点而出一股山泉,故名苏仙井,也称八卦井。该井井水变幻莫测,有时红黄色,有时澄碧,有时翠绿,有时青蓝。

有一次,苏耽有事外出,需三年才能回家。他对留在家中的母亲说:“孩儿有事外出,但明年天下会发生一场大瘟疫,院子里的井水和橘树就能治疗。到时候有人来求诊,您看他们的症状若是恶寒发热,胸膈痞满者,就给他一升井水,一片橘叶,让他回去煎汤饮服,很快就可以痊愈。”第二年,果真出现了苏耽说的天下瘟疫大行,求井水橘叶者远至千里,饮井水橘叶后,即可痊愈。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流传下“苏耽橘井”的美名。

我国传统蒙学课本《龙文鞭影·卷四·十二侵》首句就是“苏耽桔井,董奉杏林”(中国古医药史上的两大著名典故)。可见,苏耽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今天,我们用科学的理论分析,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井边的花木簇拥,经阳光投射水面造成的视角误差,让井水呈现出许多种颜色;另一方面,可能因为井水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恰巧补充了人们因缺微量元素所生的怪病。

鹿岐峰的八卦井

人杰地灵的鹿岐峰

鹿岐峰有两座山峰,相距约一公里,中间是小丘相连,形如笔架,又如两只突兀的羊角,故又名笔架山、羊角仙。两峰不高,海拔两三百米,却山势险峻,四季风光不同。春天,鸟语花香,松峦叠翠,一片生机勃勃;夏日,草木青青,凉风习习,实乃避暑胜地;秋季,云遮雾绕,落英缤纷,给人无穷遐想;冬至,白雪皑皑,耒水轻歌,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据清光绪《耒阳县志》记载,明朝著名地图学家、理学家罗洪先长期隐居于此。

罗洪先(1504年—1564年),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罗洪先25岁赴京赶考,途中结识了江西于都人何廷仁、黄弘纲。这两人都是王阳明心学的传人。后来,罗洪先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嘉靖十二年(1533年),罗洪先归吉水奔父丧。后来,他的母亲又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去世,父母的连续丧亡,使得罗洪先从嘉靖十二年归乡后,直到嘉靖十八年才奉召返京师任职,拜春坊右赞善。在故乡吉水的六年间,他常常往返于京都与吉水之间,与何廷仁、黄弘纲共同切磋阳明理学之精妙。第二年,罗洪先入春坊进讲,因上疏请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触怒了嘉靖皇帝,被贬谪为民。此后,罗洪先不再出仕,经常带领门人出游讲学。

鹿岐峰电视发射塔

几年后,罗洪先来到耒阳,看到这里山川秀美,产生隐居长住的念头。他最初看中了隐居耒阳县城西郊的南岭仙庵。庵中有一位得道高僧,罗洪先恳求修行学道,却被高僧拒之。他矢志不渝,长跪不起,以示自己对佛道的虔诚。高僧被感动,遂将其收为徒。一年后,罗洪先选择皈依鹿岐峰寺,潜心于王阳明心学、天文、礼乐、典章、阴阳、术数、地理等方面的研究,著述甚多。他在鹿岐峰隐居多年,精心绘制出两卷《广舆图》,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分省地图集,为中国地图绘制和地理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也长期寓居于鹿岐峰寺。何绍基(1799年—1873年),字子贞,曾号东洲山人、东洲居士,晚号猿臂翁、猿叟。何绍基任四川学政时,革除弊端,蔚兴文教,量才录用,整顿考试,显示出非凡的魄力和卓越的吏治能力。他以天下为己任,直言不讳为民请命,用他优美的文字连上数奏,弹劾诸如总督、布政司、按察司等官员,因此得罪了一大帮官僚遭贬谪。从此,何绍基看破官场云游四方,醉心山水,后来到了耒阳鹿岐峰隐居。他终年醉心书法艺术,终成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的大书家,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一人”。

鹿岐峰脚下的耒水河

耒阳的苏仙岭

鹿岐峰是一座天然氧吧,又处耒水之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形成较高浓度的负离子,空气清新,游人漫步其间,心旷神怡。林中常有野生动物出没,偶尔还能看到珍稀的穿山甲。

鹿岐峰被人们常常称之为是耒阳的苏仙岭,与郴州苏仙岭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地理位置上看,两山都在城东郊区,山势不高,山下共一河(耒水上流是郴江)。从渊源上看,两山都和苏耽有关。从地名上看,苏仙岭有白鹿洞,鹿岐峰有苏仙井,一井一洞,与山名互相暗合,互为相通。从文化底蕴上看,苏仙岭自古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美誉,自然山水风光久负盛名,山中有秦少游作词、苏东坡作跋、米芾书写的“三绝碑”。而鹿岐峰是耒阳八景之首,湘南胜地,从古至今,留下了诸葛亮、胡文壁、罗洪先、谷子元、何绍基等名人的足迹。鹿岐峰寺内一廊长六十余米的诗词碑壁,刻有古今歌颂鹿岐峰和耒阳的诗词百余首。

鹿岐峰看夜景

但因鹿岐峰开发较晚,无论是名气还是景区建设,无法与郴州的苏仙岭相比。近年来,耒阳市委、市政府和水东江街道办事处非常重视鹿岐峰森林公园建设,在北峰顶上竖起了耒阳电视台的电视塔,南半山腰有耒阳教育电视台的电视塔,给山峰又增大了气势。修缮的鹿岐峰寺,每有盛举,聚会者成千上万,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文/胡建军 朱文科 图片由水东江街道办事处宣传委员胡丹提供)

——来源衡阳日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