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西门君,每天几分钟,为你解密生活中的传播学。

  在职场上,很多人由于自己的词不达意,常常让领导大发雷霆。比如,领导问你:

  “小强啊,这次拉新活动效果怎么样?”

  “本月销售额200万,下载用户达到了3万人。”

  “......再具体点!”领导皱了皱眉眉头。

  “销售额比上个月增加了20%,用户也增长了30%.”

  “......所以呢?”领导有点不耐烦了。

  “本次活动效果完全超出预期,针对的受众非常精准,可以当做日后活动的标杆。”

  “早点说不就完了嘛!”

  怎么样,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为什么你会挨骂?因为领导想要的是“评价信息”,你却不断在传递“记叙信息”。

  在这个信息时代里,信息无处不在。文字是信息,语音是信息,图片也是信息。想要理解信息的内涵,首先得要捋清信息的三大种类,“记叙信息”、“评价信息”和“规范信息”。

  以下是付费内容

  先来说“记叙信息”,它描述的是事物的客观情况和现象本身。比如“今天的天是灰色的。”“我口袋还有十元钱。”它是不带有传播者任何主观评判的信息。

  再来说“评价信息”,跟“记叙信息”相对,它描述的是事物表现出的情况和现象的好坏。比如“今天的讲座真无聊。”“你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它带着传播者浓浓的主观评判意味。

  最后还有一个“规范信息”,虽然“记叙信息”和“评价信息”各有不同,但是二者均属于描述性的信息,而“规范信息”,则是用来表示“事物情况或现象应有的状态”,以及建议某人该采取行动。比如,“你应该赶紧把活干完。”“他应该反省下自己。”

  好了,三种信息的种类我们已经梳理完了,你可能会纳闷,这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别急,听西门君给你两个思考题。

  “我在杭州市中心有两套房子。”这是记叙信息,还是评价信息?

  “我们公司缺乏相应的技术,而这其实是非常必要的。”这是评价信息,还是规范信息?

  第一句话,你应该很容易判断,这是记叙信息。但是你会不会觉得,对方是在暗示自己有钱,所以也有“评价信息”的可能?哈哈,这是因为,在这个情况里,如果把记叙信息当做“根据”,把评价信息当做“结论”,那么就会存在着连接二者的评价条目与评价标准。比如,在通常认知中,杭州市中心有房是有钱的表现,所以根据评价标准而言,“有两套房”更是有钱人中的有钱人了。

  第二句话,很多人会误以为它是为“规范信息”而不是“评价信息”。原因是,他们会想,既然缺乏相应的技术,那么肯定应该赶紧开发技术。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评价信息里,蕴含着连接评价与规范的行动原理。比如刚才那句话,由于“缺乏相应技术”这个大背景在,那么公司上下不可能熟视无睹,必然会将其纳入到计划安排中,从而想当然的把这个大背景当成了计划指南。而这个逻辑推导其实是很牵强的,谁规定缺什么就一定要做什么呢?

  分清三种信息的不同,这只是第一步,谨慎把握好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这才是人际传播的关键。如果你不小心把记述信息当做评价信息去理解,就会误解对方的意思。如果你把评价信息当做规范信息去传递,就会给对方造成压力。

  宣讲的最后,给大家留个“作业”吧!“我觉得你很适合我们公司,考虑来我们这上班吧!”这句话是记叙信息,评价信息,还是规范信息呢?

  

  想要加群了解更多关于传播学的知识,在公 众 号《西门君不吐槽》留言“传播学”三个字,即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