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方便、便宜、优质的医疗服务,全省各地的县级医疗机构拿出了许多改革举措,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效果明显。10月24日,记者在介休市医疗集团人民医院采访中了解到,该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做法,让介休城乡患者在家门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成为现实。

贫困病患不再愁治疗实行全免费

“我的腿疼了十来年了,到后来连路都走不了了,因为没钱就一直拖着不敢看病。前一段时间,人民医院大夫进村宣传、给村民看病,我才知道自己现在能享受免费治疗了,这才住进医院做了手术,住院这几天有免费护工陪侍能吃上免费的饭菜,真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贫困群众的关怀啊!”患右股骨头坏死的介休市三佳乡南两水村65岁独居老人王保爱说起自己的治疗经历激动不已。10月19日,介休人民医院免费为王保爱进行了人工关节转换术,现在老人康复情况良好,出院后生活完全能够自理。

据了解,介休全市农村共有相对贫困人口7995名,因病致贫问题突出。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群体的困境。去年6月,介休市市委、市政府在启动的健康扶贫工程中,将贫困人口在介休市区域内免费看病作为核心内容来抓。贫困病人的看病费用除按医保规定报销外,剩余的部分由市财政和医院各负担50%。针对不少贫困病人住院期间无人陪护和吃饭困难问题,人民医院推出了人性化服务,为贫困病人提供一日三顿的免费营养餐,对于孤寡病人招护工免费陪侍。由此,介休成为全省首个贫困人口看病全免费的县市。

今年1月,由人民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中医院以及17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介休市医疗集团正式运行。截至今年6月,介休市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已收治贫困病人1345名。为近百名患有大病、重病的贫困病人置入心脏支架、安放了起博器、更换了关节或椎间盘,无一例转诊。为解决贫困人口听天由命、消极无为、安于现状的精神贫困问题,医院心理治疗师积极开展对住院贫困病人的心理治疗,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通过这些综合的举措,该市贫困人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病人不跑专家跑治病不用出介休

“多年来,基层大量病人外出求医,症结在哪?我觉得就在于县级医院长期以来处于‘有病不能看、有病看不了’的发展困境之中。”介休市医疗集团理事长、人民医院院长樊金荣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所以我们医院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支持下,从去年以来围绕打造先进的医疗平台和邀请专家入院帮扶作为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不断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本领。”

介休市人民医院坚持不融资、不贷款的原则,采用借鸡生蛋的办法,先后配置了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64排128层螺旋CT、C型臂全数字化血管造影系统、G型臂X射线机、钬激光、手术显微镜、电子椎间孔镜、电子关节镜、纤维输尿管镜、电子支气管镜、四维彩色超声诊断仪、高端胃肠镜、腹腔镜等世界一流的医疗设备100余台,从硬件设备上达到全省县级医院第一,并基本达到了三甲医院的水平。

今年,介休市人民医院强化了医联体建设,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长期派驻6名以上专家进行帮扶指导,太原市中心医院每周六定时派各科专家轮流坐诊。不仅如此,该院充分利用省内外介休籍医学专家资源,建立了“一方水土医学工作站”,通过他们引进省城各大医院、北京的同仁、安贞、阜外、宣武、中日友好医院、天津肿瘤医院、上海同济、四川华西、西安西京等医院优秀学科建立专科联盟和专家合作等协议。仅今年1~9月,就有包括樊代明院士、北京同仁医院伍继湘院长在内的600余名著名专家在介休讲学、坐诊、手术。不到一年的时间,介休市人民医院在专家的帮扶下开展了心脏支架、先心病介入治疗、脑血管支架、颅内和脊柱微创手术、置换关节和椎间盘、支气管镜下冰冻治疗、ERCP、膈疝腹腔镜手术、胰腺癌手术、肾动脉狭窄扩张、颅底手术、钬激光肾脏碎石等新技术100余项。心梗病人的死亡率下降了近90%,耳鼻喉、肛肠、五官等科室95%以上的疾病可在该院得到高水平的治疗。

“我的姐姐不幸患上脑膜瘤,经过介休市人民医院预约,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梁建涛博士9月23日亲自来介休成功为我姐姐进行了手术。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请来北京著名专家治疗,还不用我们掏外聘专家费,有了这样周到的医疗服务,谁还愿意贴上时间贴上钱去外边治病呢?”患者家属降铁巩欣慰地告诉记者。据统计,今年1~9月,介休市外转病人数已由去年同期的7921人降到1850人,预计全年将减少外转病人5000人以上,节省外出就医费用达1亿元以上。如今,介休市医疗集团“病人不跑、专家跑”的新型诊疗模式逐步走向成熟,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知名医院的医疗服务。

整合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医

在介休市人民医院门诊部二层,记者看到10个由医院各学科带头人坐诊的名医工作室,它的设立,结束了患者挂专家号难、院内找专家问诊难的历史。

介休市医疗集团创新提出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有利于病人、有利于医院、有利于医生”的行动理念,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改革,设立名医工作室就是其中一项具体举措。

“以前,我们除了出门诊就是在住院部工作,专家号有限不说,患者要想到住院部找哪位专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如此,由于我们每天守在病房跟前,年轻的住院医师们不敢放手发挥自身的技术,使其逐渐产生了业务依赖思想,不利于科室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自从有了名医工作室,我们除了出门诊和查房,就在工作室里全天接诊门诊患者,住院医师离开我们的‘呵护’,逼着他们主动作为,全心钻研业务,我们也能腾出时间来规划科室的发展,确实是一件有利于病人、有利于医院、有利于医生的改革举措。”该院神经内科主任张维全十分肯定名医工作室的作用。

不仅是设立名医工作室一项,今年以来,医疗集团一项项改革措施纷纷落地,形成了市乡村一体、三级联动的市乡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医疗资源不能各自为战。为真正打造利益共同体,集团将人民医院的妇产科和儿科整合到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中心,这在全国也属于首创,克服了两个医院妇产科、儿科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和相互竞争的问题,显示出了“1+1大于2”的效果。同时,集团将市妇幼计生中心的内科、康复科、体检中心等科室整合到市人民医院,强化了人民医院内科和康复科的技术力量。

为打通分级诊疗通道,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一方面,市人民医院专门购置了大型医疗服务车,全年入村巡回医疗、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手把手地带教乡村医生,把专家送进村,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巡回医疗车平均每天要接诊病人200名左右,打通了医改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分别向12个乡镇卫生院和5个社区卫生中心分别派出17名品德优良的医疗骨干,挂职各分院的副院长,基层卫生机构业务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目前,介休市医疗集团实行面向全集团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三线总值班,并由一部120救护车负责运送值班医师,24小时为集团20个成员单位提供医疗保障,极大地提升了集团各医疗机构的急救能力,打通了全市群众的生命通道。

(作者:白慧磊

(来源:山西农民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