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小苏

蒙台梭利崇拜儿童的自发冲动,要求给儿童以极大的自由活动权。因此,她试图让儿童通过作业的方式达到自我教育。

1

所谓作业,就是儿童根据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的一些活动,或者是感官练习,或者是算术练习,或者摆弄字母卡片,或者练习穿衣和脱衣动作等等。

蒙台梭利认为:

1)通过作业,儿童自然就“学会谨慎,学会自觉,学会指挥身体的行动”;

(2)通过作业这种自由选择的个体活动方式,学会依靠自己、学会尊重他人,使“儿童之间没有妒忌,没有争吵”,从而培养“绝对平静”的气氛,良好的秩序由此而来;

(3)通过作业,让儿童学会自我约束,为意志力形成作准备,推动儿童服从。

可见,蒙台梭利所主张的是从自由经过作业到自觉秩序和服从,从而实现让儿童自我教育的目的。

2

既然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儿童的自我教育是主要教育方式,那么教师起什么作用呢?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式去观察、研究“自然的儿童”,真正了解儿童的本来面目,从而揭开生命发展的“秘密面纱”,探讨生命的“深刻真理”。

其次,在真正了解和认识儿童的前提下,教师应成为儿童自我发展的“援助者”、优异环境的“创造者”。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除了消极的观察,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儿童,但这种引导并不是那种直接教给儿童方法和观念的传统做法,而是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和作业的教具,使儿童通过自己的作业达到自我发现和发展,同时,教师应该阻止儿童的不良行为,免得危及儿童本人和其他儿童的发展。

再次,教师应无限热爱儿童,献身教育事业,不断完善自己,以自己的完美形象作为儿童自我教育的榜样。

蒙台梭利通过作业把自由与纪律、活动与教育协调起来的做法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她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研究儿童、引导儿童,这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也有积极意义。

推荐阅读:

玛丽亚·蒙台梭利简介及生平 | 带你了解蒙台梭利(1)

玛丽亚·蒙台梭利求学历程及贡献 | 带你了解蒙台梭利(2)

孩子的3-6岁,那些值得每一位老师和父母了解的童年秘密  |  分享

蒙氏漫谈:儿童发展的四个阶段 | 分享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