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首孟郊的《游子吟》被千古传颂,但又有多少儿女真正了解其中的含义呢?

  “天冷了多穿几件衣服。”

  “好。”

  “没事多喝点热粥、热汤。”

  “嗯。”

  “出门在外要照顾好自己。”

  “知道啦!”

  这是我和母亲通话她经常叮嘱的几件事情,刚开始很烦,但是挂了电话之后,思绪涌动泪眼模糊。想念母亲了,想起了她那烦人唠叨,想起了她那平凡而又无私的爱。

  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农民,兄弟姊妹6人,她排行老三。小时候,因为家庭穷困,读到初中就辍学了,早早地扛起家庭的重担。虽然她只有初中文化,但却通过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人生道理。2015年,外祖父病逝,那时我正担负责新训任务,也是刚转士官的第一年。母亲怕我分心,就把噩耗隐瞒了下来,直到我休假回家才将此事告诉我。当时,我的泪水一下子就奔涌而出,轻声呜咽起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人只有远在他乡的时候,才真正感受到离家的滋味。才能体会到家在心中的位置多么重要,才懂得母亲默默地付出。回想起那年高考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落榜,我对着母亲大喊大叫,母亲却一直忍着,没有责备过一次我,只是耐心地安慰我说,没事,明年再复读一次。回想当时,现在真是自责、懊悔,当时没有顾及母亲的感受,后来才知道,母亲当时内心也特别难过,但又不敢和我说话,那一宿,她都没有睡着。

  一段时间后,我告诉母亲我要去当兵,父母没有反对。等到通知下来的那一刻,母亲的眼角却泛起了泪花。起母亲那天送我去车站,临行前,我哽咽着对母亲说:“妈,我走了,你和爸爸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母亲只是不停的鼓励我,好男儿志在四方,去了部队好好干。车开动了,我却看见母亲依偎在父亲的肩膀上哭泣,也许是怕被我看见,还把头转了过去,但是从她肩膀抽动频率,我还是能看出她在哭泣。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家,很都方面都不适应,住进了“蜜蜂舍”久别了我的“蜗牛间 ”,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没有了手机,和外界失去了联系。驻地条件比较艰苦,盐碱地、芦苇荡......方圆几十公里渺无人烟,一片原生态。说是北京武警,根本没有都市繁华的影子。夏天热的喷汗,冬天冻得脚催,这让我一度消沉,在刚开始的第一周感觉时间过得无比漫长,内心无比煎熬,这时的失落感也油然而生,训练和生活都打不起精神。

  终于等到了周末可以用手机啦!我悄悄地躲在班里的门后面给母亲打了电话。当我听到母亲熟悉的声音后,七尺男儿的刚强再也控制不住,失声痛哭,“妈,我想你了”。没想到母亲的声音很平和,言语间透露着坚强:“孩子长大了,咋还哭呢?你现在是军人,要在部队要好好干,妈妈相信你、支持你,你是最棒的。”挂了电话之后,我的久久难以平复,但浑身仿佛充满了力量。调整好心态,我开始了拼命的训练。军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就想这人生的道理,不可能一帆风顺,艰苦的训练,严格的纪律,朴素的生活,都会让人心生怯意。每当累的时候,想偷懒的时候,想一想母亲的鼓励与期望,全身都是力量,催促着我坚持下去。新训结束,我也被评为“最美新兵”。

  下连后,我也一直在积极表现,有一次,因器械训练导致胳膊脱臼。后来听父亲说,那几天母亲一直吃不好睡不好。那以后,母亲的电话总要多唠叨几句。第一次休假回家,母亲早早地在为我收拾好“蜗牛间”在车站接我。见到我,母亲没有多说什么,一把接过我手中的行李。我跟在母亲身后,惊讶地发现母亲明显老了许多,她才四十多岁啊。一阵风刮过,白发从耳廓上飘落了下来,在阳光的照耀下,是那么的显眼。内心的波动成直线上升,泪水已情不自禁地涌了出来,我用手轻捂着脸。母亲问我,我只说是激动高兴的。

  假期结束了,我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里,有许许多多值得回忆的场景,最苦涩的莫过于归队,母亲在车站送别的那一刻。我紧紧的抱着母亲,我明显感觉到母亲的身子也在瑟瑟发抖,像是在哭泣的样子。我的喉咙像是被什么梗住了一样,泪水也在眼里打着转,但我却只是轻声的告诉母亲:“没事,我明年还回来”。

  母爱——最执着的爱,军旅长征路上有你的支持,无论多大艰难险阻我都会昂首挺胸走下去。

  1、熄灯号 | 当从军路遇上川藏线

  2、熄灯号 | 家风,因岁月沉淀而美好

  3、熄灯号 | 强军“战靴”就应该这个样!

  4、熄灯号丨仗剑天涯的少年,你在哪儿呢?

  5、熄灯号丨奶奶的烤馒头片

  本信息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监制:杨敏、孙延东、刘凤桥图片监制:刘海山

  主编:王文、魏国荣编辑:张彦、王化炜、别特、黄彬彬、李冬冬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