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仅卖转轴年销7.5个亿,宁波这家企业外国订单已排到五年后

来源:慈溪发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搞外向、赚洋钱!”

上世纪80年代末,就在慈溪市召开的一次外向型经济会议上,宁波慈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先根的典型发言里,讲了这番话。

那个年代,我国“出口创汇”的大多是原材料和农业产品,而这家慈溪大地上新生的乡镇企业,已开始把工业制成品轴承卖出国门,赚取外汇,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那么早,走得那么远,这在当地企业家中产生不小的震动。

“我的趋动力很简单,外销的利润是做国内市场的好几倍!”“慈兴”成立之初,还只一家小型轴承作坊,而胡先根就已埋下了向外的眼光。

1987年的“慈兴”才刚满两岁,还未在轴承行业站稳脚跟,但胡先根已动手招揽海外市场。

当时,“慈兴”通过宁波一家外贸公司出口产品,两年后,便已成为全国第23家出口机电企业。

出口,产品是底气

“慈兴”创办当年,胡先根就前往上海,与上海轴承技术研究所签署了以6年支付100万元为条件的技术联营协议,虽然当时的“慈兴”年收入不过2万元。

大胆的举措使得“慈兴”第二年的年收入达到了14万元,同比增长335%。此后,“慈兴”每年都要拿出当年销售收入的3.5%用作技术研发投入。

如今,在“慈兴”的上海技术中心,不仅有几十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还有特意从国外请来的“洋专家”。

“慈兴”还直接在德国乌兹堡创办了一家专门用来研发顶级精密轴承的工厂,聘请的都是原属于世界知名轴承制造商GRW公司的老专家。

目前,“慈兴”已经获得百余项国家专利,其中十项为发明专利。胡先根说,有了这样的底气,“慈兴”才敢于在国际市场上与来自日本、德国等地的其他著名轴承品牌竞争,并将产品挤进注重精细的德国市场。

在国际市场越走远,胡先根越发现仅靠中国的生产工厂已无法满足来自世界各国的需求。

1994年,“慈兴”走出国门,在国外设立了第一家“CW”公司,绕过中间环节,直接在国门外提供销售、后勤、售后以及技术服务。这一步,对“慈兴”成为民营跨国公司至关重要!

海外销售公司直接面对客户,也掌握着市场最真实的需求,这是“慈兴”每一步升级转型的决策触角。

2008年,汽车行业陷入不景气,“慈兴”设在国外的销售公司反馈了一条看似矛盾的信息:高档汽车将更新换代,零部件需求不降反升。胡先根据此将产业升级的重点放在高档汽车轴承的研发制造上。

机会给了有准备的人

2009年,德国宝马公司及其部件制造商找到慈兴,提出只要能解答一道计算题就可以合作。

当时,德方的专家就住在宾馆里等着,胡先根带着厂里的专家,夜以继日赶工,只用了两天,就交出了让对方满意的答案。“通过了他们的考验,意味着德国公司认可了我们企业的研发技术。随之而来的是一笔签订至今的庞大订单。”

一流的研发保证了产品质量,自主的海外营销网掌控了产品销售方式,如此,品牌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国际市场上,‘CW’大名鼎鼎,业界几乎无人不知,反倒是知道‘慈兴’的人不多。”胡先根半开玩笑地说道。

眼下,“慈兴”的产品70%销到国外,手持订单已排到2023年。每年,慈兴仅汽车用四点接触球轴承的销量就达7000余万套,占全球同类产品销量的30%,销售产值7.5亿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