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综合馆今天启动抗冻混凝土铺装,为5月底正式开始的制冰工作做准备。杨昕说,训练基地建成后,不但能满足运动员训练要求,还能欣赏独特景观。

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综合馆今天启动抗冻混凝土铺装,为5月底正式开始的制冰工作做准备。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配套工程,场馆将为运动员提供教学、训练、医疗和生活保障等,计划将于7月底竣工。

在训练基地的冰球场地,工人们正在铺装抗冻混凝土。北京住总集团总承包部、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杨昕说,和普通的混凝土不同,这种混凝土不但要作为冰面的支撑,还要保护冷冻管线。

它要保证将来的冻融性,需要经受住200次反复冻融,如果一年四季都在用这块冰场,它大概可以20年不会有损坏!

场馆位于妫水河畔,为一座方形场馆和一座半圆形场馆的连体造型,共有八块冰面,可满足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和冰球的训练要求。在冰球场地里,设计了2000个观众座位,场馆内要分层控温,冰面的温度达到零下5到零下9度,而观众坐席要控制在15到20度,屋顶还要防止水汽结成露水滴下来,这给场馆内的管线布设和空调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杨昕说,

我们现在用的技术就是把模型建起来以后,它可以直观的看到哪儿有多大空间,哪儿不合理。这是不同工种,所以我们就要把这几个工序的工人集中在一块,给他们交底,干的过程中,我们也拿这个东西去检查。

目前,除了制冰准备工作外,场馆还在同步开展外墙粉刷和幕墙安装工作。共有近250名工人在现场施工,后期人员还会继续增加。项目书记于健说,除了严格执行点对点运送、分区施工和管理外,他们更注重前期对进场工人的摸排和跟踪。

专车和包车的时候,我们会给他规划行程路线,就是导航,你在出发之前,要在我的疫情防护群里,你一定要给我截图位置,走一段行程,你再给我截一下。行程轨迹,我会抽查一些人的,是不是跟你三天前给我报的这个行程轨迹是一致的。

据了解,到五月底,训练基地将正式亮相,内部制冰工作也将正式展开,7月底竣工。杨昕说,训练基地建成后,不但能满足运动员训练要求,还能欣赏独特景观。

这是运动员公寓,地下室是直接通到这儿了,也就是说运动员穿戴好装备,从地下室直接到训练场。站在这儿往北边看,就是海坨山,这边就是妫水河,就是延庆的一个母亲河,依山傍水。

采写记者:雅婧

微信编辑:陆健 李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