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线技术是一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足球运动辅助技术,可以判断球是否越过了球门线,从而判断是否进球有效。门线技术主要是通过GoalControl、鹰眼系统、Cairos GLT系统等三类系统实现。该技术的几种系统已获得国际足联批准。

2014年巴西世界杯采用的是德国一家名为GoalControl的公司开发的球门线技术系统,每套系统耗资10多万欧元。该系统利用14台高速摄像机向架设在球场顶部的数据间传送数码照片,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再把结果传送到裁判所戴的特殊手表上,如果确定球过了门线,手表上就会显示“(进球)”。整个过程用时不足一秒钟。

巴西世界杯门线技术示意图

GoalControl系统响应时间如此之快,一方面归功于观察球门的摄像机高达500次每秒的拍照速度,另外一方面是智能手表实时接收信号。GoalConrtol系统不仅时间分辨率高,而且空间分辨能力也很强,三维空间分辨率达到5毫米。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卓越性能,使GoalControl系统具备及时响应的能力和可靠性,打败了英国的鹰眼和德国Adidas的Cairos GLT系统,通过了严格的国际足联审核。GoalContol公司是设备供应商,该门线设备使用前,需要由国际足联批准的公司安装。该设备虽然普通人就能操作,但是每场比赛仍需要2万多元的运营费。加上前期投入高,该门线系统短期内不会在经济落后地区拓展。

鹰眼系统

鹰眼系统由马诺尔研究公司的工程师们开发,已在板球,网球和斯诺克运动中采用。此系统基于三角原理并使用由设置在场地不同区域的高速摄像机提供的视觉图片和时间数据。该系统需要在球场的周围设置价值达到25万英镑的6台摄像机。关于该系统的批评声称该系统会延缓比赛,而且统计学误差太大。罗杰·费德勒与拉斐尔·纳达尔都曾批评该系统在网球比赛中的不够精确,尽管费德勒本人是支持该系统在足球比赛中使用的。根据该系统的发明者,保罗·霍金斯表示,如果球完全被遮挡,那么该系统会失效,为了达到准确,至少球的25%需要可见。

C G系统

此系统由阿迪达斯与Cairos Technologies AG联合开发。此系统由装于禁区下和门线后的细缆线构成。电缆中的电流会产生磁场,当球在球门区域时,该磁场可由球中的传感器接收。球中的传感器会测量磁场并将球的位置信息传给球场周围的接收器并转发给中枢计算机。计算机会根据数据来计算球是否穿过球门线,当确认得分时,电脑会向佩戴特制手表的裁判发送进球信号。对于该技术是否会延误比赛,Cairos声称上述一系列动作可以在微秒量级的时间内发生。由Cairos开发的一个更久的系统曾在2005年U-17锦标赛上试验过,然而被发现不够快或是不够准确。FIFA一直以来都反对引入门线技术,而是只依靠裁判和第四官员执法。门线技术已经在2010-2011年欧洲冠军联赛开始使用。2013年2月19日,国际足联正式宣布,在2013年联合会杯以及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将启用门线技术,这是国际足联在经过漫长的讨论与测试后,历史性决定将高科技引入世界杯,向球场上的误判宣战。

国际足联在这份声明中表示,在2012年12月的日本世俱杯上,门线技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因此联合会杯和世界杯也将继续启用这一技术。对于启用门线技术的目的,国际足联表示:“这将是为主裁判的判罚提供帮助,如果有争议时镜头将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最近几年门线悬案已经成了国际足坛挥之不去的一道阴影,2010年世界杯上,兰帕德的怒射打中德国队横梁弹入门线,慢镜头显示明显是个好球,裁判却未判罚进球有效,以至于英格兰最终含冤出局。上赛季英格兰足总杯的关键淘汰赛上、意甲AC米兰与尤文图斯的争冠焦点战中,又有裁判难以判决的门线悬案发生,惹出连串滔天争议。

英超去年也引进了门线技术,辅助裁判进行更准确的判罚。这项技术在英超第一轮就派上了用场,将一粒“疑似”进球判进。

桑切斯头球摆渡 维尔通亨空中接力先拔头筹

在热刺对阵纽卡斯尔的英超第一轮比赛中,比赛进行到第8分钟,热刺开出角球,大将维尔通亨头槌攻门,皮球径直飞向球门,此时纽卡门将奋力将球扑出,随后热刺的补射也打飞。

就在人们认为热刺的进攻无疾而终时,主裁阿特金森却吹哨表示进球有效。原来在维尔通亨头球后,纽卡门将扑救之前,皮球已经整体越过门线,门线技术通过阿特金森佩戴的手表反馈给这位主裁,主裁当即判罚进球有效。

视频回放显示,维尔通亨的射门确实有效,皮球已经越过门线9毫米。在以往或许这粒进球会成为“门线悬案”,但门线技术的引进,让这类误判大大减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