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湖北省天门市干驿镇的“小余”的舅舅是一位为鲫鱼养殖户,承包了60余亩的鱼池,几万斤的鲫鱼在几天之内迅速大量的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0-60万,对一位辛辛苦苦做养殖的养殖户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目前天门市现代化农业服务中心已经介入调查。为何会有大量的鱼类死亡?是天灾还是人祸,本期将为您揭晓其中的奥秘。

同时您也可以加入我们的养殖技术交流圈子,和水产养殖一线专家共同交流。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一、事发经过

天门社区网网友“小余余123”近日发帖称其舅舅在湖北省天门市干驿镇附近的沉湖养殖基地承包了60亩鱼塘养殖鲫鱼,鱼池前期发现有寄生虫,于是购买了武汉某生物公司的杀虫菌,同时该公司派来业务员李某前来指导并且给鱼用药,但时间不久开始发现鲫鱼开始大量的粘液脱落,俗称掉黏,并发出血感染,前期该公司积极配合,但中后期发现死鱼过多,不予理睬。

二、用药情况

网友“小余余123”随后跟帖贴出一张近期的养殖日志,日志显示:

之前鲫鱼吃料正常,随后发现鳃部有扁弯口吸虫,内眼发现有弯口吸虫少量,肌肉组织未进行检测;同天使用“指环杀星”(某杀虫药)29瓶*500ml/瓶,同时内服某中草药;

三天后,天气转阴开始降温下雨持续约2天,鲫鱼不再摄食,与厂家技术员李某进行联系下塘打鱼进行检测,发现鲫鱼大量的脱落黏液,并伴有轻微的出血。养殖户此时使用其他多种解毒产品。后出现鲫鱼大量死亡,如图所示。

三、鱼类急性死亡原因知多少?

鱼类急性死亡的原因有哪些?一般急性死亡爆发速度快,且很难进行控制,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缺氧,鱼类缺氧造成机能损伤;

缺氧会导致鱼类大面积的浮头甚至死亡,氧气对水产养殖至关重要,养殖动物可以吃料不好,生长慢,哪怕细菌感染也不会导致整塘鱼全部死亡,但是一旦缺氧却是致命的!尤其是夏季高温池塘底部容易出现低氧的情况,希望各位养殖朋友务必做好防低氧工作。目前市场上增氧产品种类繁多。传统的增氧产品受技术和配方制约,一般为3-8小时集中放氧。该类集中放氧的产品短时间内迅速放氧,氧气容易快速溢出水体,池塘存留效果差,且对养殖动物刺激性较大。同时使用成本高,并需要人工时时关注增氧情况。最新的技术是采用先进的缓释技术和特殊配方,使氧气可以在池底缓慢释放,增氧效果长达30个小时以上。该类增氧产品成本低,放氧时间长久且持续,省时省事又省力。

②中毒,鲫鱼摄入池塘中的毒素会大面积死亡;

池塘底部环境差,发酵产生的硫化氢、氨氮以及亚硝酸盐等都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有毒物质,包括雨天后的藻类死亡会同时引发缺氧和中毒的发生。因此定期解毒会有效减少池塘中的有毒物质,保持养殖动物的健康。市面上的有机酸林林总总,建议大家选择含量高的,且最好浓缩,使用时一般用量较多,方便携带。

③应激,天气、池塘环境变化过大易应激;

阴雨天下雨,气压较低,且水温变化较大都会引起养殖动物的巨大的应激反应,加之养殖鱼类本身的密度过高、自身体质较差都会引发较大的应激反应,而带来较大的损失。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必要元素,人类每天也需要补充大量的维生素。由于人类肠道的构造,消化能力较强,一般的维生素制造为普通的颗粒即可。但是水产动物,如小龙虾、螃蟹和南美白对虾等动物肠道较短、吸收能力较差,因此维生素的颗粒越小越容易吸收。国外最新的技术是将维生素制造为纳米级别的颗粒,这样水产动物的吸收率就大大提高。其次,纳米级的维生素水溶性好,无论是拌料还是泼水使用效果都要好很多。

四、谁是谁是谁非?

养殖户:死了鱼,上万斤,直接经济损失50-60万;

某生物厂家:和我无关,不是我们药品的问题;

孰是孰非?

目前当地天门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已经介入调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