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曾被认为是万里长城的最东端(如今确认为最东端在辽宁虎山)。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381)开始依山傍海筑城建关。

山海关虽以关闻名,实际却是一座小城。它有东南西北四门。门间城墙相连,整体周长约4公里,墙高14米,厚7米。这就是山海关东门,又名镇东门。天下第一关的匾额就挂于箭楼之上。

这是山海关西门,正式名为迎恩门。

这是北门,名为威远门。

这是南门,名为望洋门。城门城墙加上其它建筑,构成了山海关的防御体系。清军入关之时,就与李自成的大顺军在此大战。明朝总兵吴三桂倒向清军,最终使得国门洞开,一发不可收拾。随着清朝开疆拓土,山海关一带已成内地,军事功能都不那么重要了。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里的战略位置,才又重新提升。

清军在城上建有炮台,布置有当时先进的大炮。只不过,我们知道,洋务运动光学器物未学精神,虽能买到最先进的武器,无奈操作武器者,多数还是传统的脑袋。于是,最好的武器也发挥不出该有的效果。庚子之变,八国联军铁蹄踏进北京之后, 继续攻城略地,于九月间占领了山海关。先进的大炮被侵略者踩在脚下。

后来辛丑条约签订,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允许列强驻兵。(本图为山海关的日俄军队)

而其严重后果,则是37年后,驻扎在北京周边的日军演习,借故进攻宛平,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最终,中国在付出巨大牺牲后,才在盟军的配合下,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本文照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