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依靠这种思路,短短三年时间,娃哈哈的产能扩大了60倍,利润暴涨了100倍,销售商们扛着麻袋里面装着现金来提货,但娃哈哈的库房里却空空如也,产品早就销售一空扩大产能就成为摆在宗庆后面前的首要难题,1991年,宗庆后决定扩大生产,但建造厂房购买设备在当时需要审批,娃哈哈不是计划经济单位,体量也不行,所以指标一直批不下来。娃哈哈起初挂靠的是校办企业,靠着对学校情况的了解宗庆后发现很多小孩子面黄肌瘦,当时开始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的宠爱造成孩子偏食、营养不良。

提起宗庆后,一般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提起娃哈哈,可谓家喻户晓。1991年,宗庆后创建娃哈哈食品集团。2010年、2012年、2013年,宗庆后先后三次问鼎了《福布斯》排行榜中国内地首富的位置。继2018年问鼎中国食品企业首富之后,根据最新发布的《2019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宗庆后再度蝉联中国食品企业首富位置。然而,最近有关他要退休的消息不胫而走,让公众不免好奇这位辛苦了半辈子的老爷子,终于想休息一下了吗?那么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聊聊宗庆后。

1945 年 10 月,宗庆后出生于江苏宿迁,祖父曾是张作霖手下的财政部长。因父亲在国民党政府当过职员, 1949 年后宗庆后全家不得不迁回祖籍杭州,仅靠做小学教师的母亲一份微薄的工资度日。

尽管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但初中毕业后宗庆后迫于家境困窘,不得不辍学干起了小买卖。他曾走街串巷叫卖爆炒米,也在寒冷的冬夜到火车站卖煮红薯,虽然挣到了一些钱补贴家用,但宗庆后并不是很满意这样的生活。

1963 年,他打听到舟山马目农场正在杭州招收知识青年,宗庆后紧紧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然而马目农场本是个劳改农场,这里原来全都是劳改犯,被外人形象的称为舟山西伯利亚。来到这里的宗庆后望着眼前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场景一度潸然泪下。他每天在这里挖盐、晒盐、挑盐。就这样整整干了一年。

一年后他又来到了绍兴茶厂,在这里种茶,割稻,开山,这些活宗庆后一干就是15年。

1978年,宗庆后伴随着大批知识青年返城,返回到杭州老家顶替母亲,进入一家校办的纸盒厂糊纸盒。那时他们一家6口人蜗居在一间十几平米的房子里。接下来的十年里,他为了卖纸盒辗转全国各地,经常挤在绿皮火车里,消磨苦闷的时光。

1987年,宗庆后借来14万元钱带着两位老师承包了杭州一家校办企业的经销部,开始蹬三轮卖冰棍。卖冰棍的日子同样艰辛,他蹬着三轮车四处送货,风雨不断,靠着这份坚持,终于他创办了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

娃哈哈起初挂靠的是校办企业,靠着对学校情况的了解宗庆后发现很多小孩子面黄肌瘦,当时开始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的宠爱造成孩子偏食、营养不良。

虽然当时市场上保健品不少,却没有一个是针对儿童偏食、厌食问题的,宗庆后认为这里有巨大的的商机。他们找了当时浙江医科大学营养系的专家,开发了一个全天然的配方,没想到,产品见效非常快,小孩子喝了就开胃,开始喜欢吃饭,这款儿童营养液随后供不应求。

其实,从产品经营思路来看方法倒也简单,当时善于模仿的宗庆后首先发现广州太阳神产品火爆,所以这款儿童营养液与其说是研发出来的,不如说是模仿出来的,只是这款产品主打的是“儿童”

依靠这种思路,短短三年时间,娃哈哈的产能扩大了60倍,利润暴涨了100倍,销售商们扛着麻袋里面装着现金来提货,但娃哈哈的库房里却空空如也,产品早就销售一空扩大产能就成为摆在宗庆后面前的首要难题,1991年,宗庆后决定扩大生产,但建造厂房购买设备在当时需要审批,娃哈哈不是计划经济单位,体量也不行,所以指标一直批不下来。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杭州市委秘书长找到了宗庆后,说给你们一个解决方案,杭州罐头厂效益不好,出口现在受阻产品卖不出去,资不抵债,看看你们是不是能把杭州罐头厂给兼并了。

这在当时,无异于联想的蛇吞象行为,能行吗?当时,杭州罐头厂有100多亩地,6万平米的厂房和两千名员工,政府给出的条件是也很优厚,不需要花钱只要接纳四五百员工即可,如此优惠的条件,让宗庆后非常高兴,但这样的方案确认杭州罐头厂员工非常不高兴,他们认为国营大厂被民营企业兼并,丧失了体制优势会降低福利。

这时阻力非常大。甚至有人接到通知,杭州罐头厂准备把宗庆后赶出去。这极有可能会让双方打起来。为此,娃哈哈当时准备了四卡车的人准备救出宗庆后。”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1991年12月21日,《解放日报》头版发表了新华社记者吴晓波的《百日兼并》长篇通讯和该报专门配发的《再论改革要有胆略》的评论。

通讯说:“杭罐厂经历了机制转换的阵痛,迎来脱胎换骨的新生的一百天,他们有了惊奇的发现,原先因机制僵化带来的重重弊端正在逐渐消解,代之而起的是更为灵活多样的经营机制”。而评论就说得更深刻到位:“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难以改变;没有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大面积的效益低下难以扭转”。

这篇评论报道,为娃哈哈兼并罐头厂带来了舆论支持,在这种舆论的配合下,娃哈哈顺利的兼并了杭州罐头厂。兼并之后,娃哈哈员工和老杭州罐头厂员工 28 天拉起了一条生产线,成功开发了一款新产品「酸酸的,甜甜的」果奶,这次,产品对标的是乐百氏的乳酸奶。凭借宗庆后出神入化的广告运作,以及经营重心的转移,力推娃哈哈果奶,市场份额短时间内就和乐百氏不分上下。

1998年5月的一天,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出现了一条“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的广告,接着在6月1998年法国世界杯的转播中,也出现了非常可乐的广告,引发了广泛关注。而这个大名鼎鼎的非常可乐,就是宗庆后对标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后研发出的新产品。

其实在非常可乐出现之前,已经先后有七家中国人的可乐,倒在了与“两乐”相争的战场上,业界叹称为“水淹七军”。但当时的市场普遍认为娃哈哈做可乐,就等于是在鸡蛋碰石头。但宗庆后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中国市场广阔,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固然有强大的品牌效应,但是目前还在城市中发展,广阔的农村市场因为售价较高,接受程度并不高。于是,一个被称为农村包围城市的营销思路被提了上来,几乎在一夜之间,非常可乐就出现在中国大多数地方的街边小店里。可口可乐卖2.5元一瓶,非常可乐就卖2块钱,

事实证明在非常可乐的发展初期,这一策略非常有效,2001年非常可乐占到国内碳酸饮料市场12%的份额,到2006年底,非常可乐在中国碳酸饮料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提升到16%-17%,而在二、三线城市的占有率则达到了30%左右。非常可乐在国内碳酸饮料行业已经稳居前三。

凭借着这种寻找对标产品,模仿出新的经营思路,娃哈哈一直走的比较顺。比如2005年哇哈哈模仿小洋人妙恋推出的营养快线在高峰期一年销售额为200亿元,成为娃哈哈产品系中销量最好的一个,这一纪录已经保持了12年。2010年,娃哈哈业绩达到500亿,2013年,娃哈哈达到了业绩的顶峰783亿元。

正当宗庆后雄心勃勃要将娃哈哈带入一千亿俱乐部时,事情接踵而至。

自 2011 年起,网上不断传播喝乳饮料会得白血病、含有肉毒杆菌等谣言。甚至假冒中央电视台新闻并发传单到诊所、幼儿园,造成消费者对饮料的恐慌。甚至有人将营养快线加热,结果发现剩下的产品竟然是像乳胶似的残留物,因此这些人得出结论,喝营养快线不营养。

2013 年 9 月 13 日清晨,宗庆后在家门口突遇一位持刀的陌生中年男子。在受到威胁后,他被对方的刀割伤了左手两根手指的肌腱。遇袭事件后媒体上不断出现各种猜测的声音,坊间出现各种寻仇说、报复说,甚至出现娃哈哈公司的内部高管发生重大调整,娃哈哈的经营出现严重问题等报道。面对种种不实猜测宗庆后都予以否认,并且坦言是个偶发的事件,自己不是为富不仁的人、没有什么人仇恨我。

但随着这些事情的接连发生,娃哈哈似乎发展越来越慢了。很多年轻人认为,娃哈哈太土,虽然从小一直喝AD钙奶,但长大之后就开始喜欢上可口可乐。娃哈哈产品悄无声息地从年轻人的“饮料品牌库”中消失了。至于原因,有人认为大概就是看起来不很中产阶级。

农村包围城市的经营模式,到了现在又变成了弱点。随着中国人消费品质的提升,娃哈哈渐渐显得落伍,人们对于品牌变得挑剔,不懂消费者的产品自然会被淘汰。更何况在日新月异的饮料市场,每天都在有新的产品新的概念出现,消费者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

对于一位74岁的掌门人,固有产品思维和销售体系已经很难掉头做改变。而他对消费者的了解也还停留在多年之前。恐怕这是宗庆后现在考虑退居2线的根本原因,“岁数大了,该让年轻人试试了”,这是宗庆后解释自己退休理由中最主要的一个。

想获取更多财经资讯,请关注公众号:呱呱财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