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经济走廊建成区:

“腾笼换鸟”焕生机 “聚新攒优”转动能

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大众创业汇聚成城,时装购物、美食休闲、汽车商贸连缀成廊——在距离江北国际机场1公里的创新经济走廊建成区(原台商工业园区和石盘河商务区),正上演一出“腾笼换鸟”、“聚新攒优”的转型大戏。

党的十九大以来,创新经济走廊建成区建设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拥抱新时代,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安排,抢抓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机遇,认真践行“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要求,坚持以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为牵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优化提升、项目聚新攒优,取得了形象上有进展、经济上有贡献的新成效。

“退二进三”:

工业园区蜕变城市走廊

在机场路回兴立交下道,沿回兴片区的服装城大道驶入石盘河片区的食品城大道,一幢幢富有特色的建筑拔地而起;再分道驶入上湾路、宝石路、上果路,沿途或许还能看到少许原工业园区的印记,但繁华崭新的城市风貌扑面而来——

这片曾经叫做“台商工业园和石盘河商务区”的土地,集聚了一批工业企业,也曾有过辉煌的“昨天”。然而,有些企业要么对环境影响大,要么能耗高、投入产出比低,在大数据智能化引领的当下,已无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记者了解到,去年7月以来,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指挥部启动了最新一轮的“退二进三”。一方面,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完成了泰山电缆、红岩方大环保搬迁的有关准备工作,并把华牧公司、清真宰牲场的环保搬迁纳入华荣路片区棚改范围,努力推动过剩产能加快出清、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另一方面,发挥临空优势,加快推进“时装小镇”、“环山郊野公园”、“圣名世贸城”、“西南国际汽贸城”、“重庆创意公园”、“居然之家家居小镇”、“三亚湾海鲜市场提档升级”等七大项目的规划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西南国际汽贸城、“居然之家”家居小镇等项目推进良好,三亚湾海鲜市场提档升级接近尾声。七大项目顺利实施后,一个集衣、食、住、行、娱为一体的全新高端消费走廊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目前,我们正全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不仅对渝航大道、服装城大道、两港大道进行了景观提升,还打造了43万平方米的翠屏山公园,同时通过多方协调争取,将影响片区城市形象的220KV坪界、环界高压线路实施了迁改。”创新经济走廊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林云登介绍,今年以来,指挥部实施了25个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未来,这里道路将更加宽敞通畅、城市将更加宜居美丽,既有产业,更有环境,有信心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和高端消费的城市走廊。

“腾笼换鸟”:

低效用地实现凤凰涅槃

在创新经济走廊建成区指挥部办公楼的对面,曾经“灰头土脸”的混凝土搅拌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奔驰汽车4S店;在青岗坪立交周边,曾经“杂乱无章”的物流货仓消失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时尚、欢乐、国际化”的圣名世贸城……

“只有加快‘腾笼换鸟’,才能实现‘凤凰涅槃’。”区政协副主席、指挥部指挥长周恒丰在一次会上说,建成区要因地制宜,盘活低效建设用地,着力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质是新旧动能转换,关键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此,指挥部全力助推重点企业发展,通过土地置换、调规等办法,满足了辖区上市企业再升科技公司新建研发中心和新厂房的用地需求。同时,推动完成华夏搅拌站、商投集团鑫盛项目、黄花园项目、展东公司、市移民局等8宗土地的回购工作,收回土地约330亩,服务于新项目的落地。

记者采访获悉,服装城大道旁的奔驰4S店,原是广厦搅拌站所在地。经过艰辛的努力,指挥部对该地块实现了回购,并部分出让供给华星公司新建奔驰4S店。

“以前的搅拌站年产值约1亿元,而奔驰汽车4S店开业近1年来,营业额已达5亿元。”指挥部招商专员彭勇告诉记者。

在创新经济走廊,一些服装企业主动转型升级,把生产环节搬迁或外包出去。于是,许多原有的生产厂房便空置了。为了让闲置的厂房资源“活”起来,指挥部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一方面对接区内招商公司和新落户企业拿“需求”,另一方面对接闲置厂房业主拿“供给”,租用厂房54400平方米,让OPPO、蓝岸通讯等项目找到临时过渡厂房,实现了快速生产、运营。

通过“腾笼换鸟”,创新经济走廊建成区既完善了城市功能,让城市旧貌换新颜,又推动了产业吐故纳新,为新动能发展创造了条件、腾出了空间。

“祛痛化淤”:

破除疑难优化发展环境

产业蓬勃发展,项目纷至沓来,与指挥部不懈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和全面提供优质服务密不可分。

“这两年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为创新经济走廊接下来的高质量发展扫清了障碍。”指挥部综合处负责人张福建是创新经济走廊的老员工,见证了园区一路走来的历程。他告诉记者,建成区指挥部成立以来,坚持法、情、理并重,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遗留问题处置工作,先后解决了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历史遗留问题。

具体而言,他们采取全面排查、滚动梳理、按类处置、逐级化解、责任到人、限时办结等方法,切实化解了黄桷坪公园景观提升、台商工业园区标准厂房等工程类问题和娃哈哈、松芝空调等产业类遗留问题,并追回5个项目超付的工程款696.4万元。

家住回兴化家湾片区富兴苑的周向东在一碗水附近上班,平时上班不仅要绕行很远,还必须途经“堵点”回兴立交。得知停工多年的松鹤路重新开工,他非常高兴,从此上班路程将大大缩短。因此,他对推动这条路复工的建设者竖起了大拇指。

然而周向东并不知道,为了打通这条“断头路”,指挥部到底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某公司迟迟不肯让出松鹤路必经的地块,于是松鹤路在那里一“卡”就是几年。

“可以说是历尽了千辛万苦,经过了数十轮的谈判、协商,才终于清除了这个‘拦路虎’。”指挥部副指挥长何祥全告诉记者,如今,连接回兴华家湾片区、黄桷坪高档住宅区到双湖路的松鹤路二、三期工程已全面复工,将于明年上半年竣工通车。

记者了解到,除了解决历时数年的松鹤路“卡阻”问题,建成区指挥部还成功破解了严重影响轨道10号线站场建设的腾钲、恩达地块的回收难题;有效推进了石盘河三期农转非统建房139个商业门市历时10多年未办理产权证问题的解决;妥善处置了历时16年未得到解决的安利养殖场土地问题;顺利分配金石小区、富兴苑一期109套剩余安置房,切实解决了部分征地拆迁群众安置遗留问题等。

与此同时,建成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高效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先后按协议约定兑付娃哈哈、再升科技等15个项目政策扶持资金8600多万元。

“祛痛化淤”,轻装上阵,不仅为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也让辖区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聚新攒优”:

招商引资转换新旧动能

路虎、雷克萨斯等豪车“下嫁”;宝马、哈雷等高端摩托车齐聚,9月27日,西南国际汽贸城集中签约活动成功揽获12个项目,总投资逾12亿元,打响了西南国际汽贸城招商引资“第一枪”。

记者了解到,指挥部成立以来,紧扣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战略定位和产业布局,不待扬鞭自奋蹄,按照“聚新攒优、去粗存精、做大增量”的要求开展招商引资,并与区内专业招商公司联动,积极走出去拜访客商,引进了一批智能产业项目。共签约神源机器人、大江北辰、卓能宏光、创志机器人等23个项目,协议总投资67.37亿元,预计产出(含销售额、外贸进出口额)99.4亿元。

指挥部副指挥长张炜巍介绍,神源机器人项目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及整车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大江北辰充电桩项目将打造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研发制造基地,计划投资6亿元;卓能宏光项目主要从事微电网系统关键部件标准模块化核心产品的开发、认证和量产等业务,达产后可实现10亿元产值;创志机器人项目将主要开展机器人本体研发生产及机器人自动化系统集成业务。

“我们还签下了磐古医疗项目,它是研发、生产生物波电子检测仪等医疗器械的科技企业。”张炜巍透露,除此之外,时装小镇和家居小镇的招商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有望于近期正式签约。

在集聚新项目的同时,指挥部坚持喜新不厌旧、重外不轻内,引导辖区存量企业加大技改,提升生产能效。比如1980年创建的段氏服饰公司,依托智能化和大数据,实现了对传统制衣业的改造升级,年产值上亿元。“智能化的控制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整体生产力提升了30%以上。”该企业负责人表示。

更多新项目的聚集,更多好企业的成长,让这条创新的经济走廊逐渐形成了新的产业体系和新的发展优势,犹如装上了一台发展“新引擎”,为渝北加快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贡献力量。

记者 郑和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