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改革40年】坚持政治引领 夯实基层堡垒 土右旗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坚持政治引领  夯实基层堡垒

土右旗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土右旗深入贯彻落实乡村组织振兴战略,坚持高点定位、高位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突出政治功能,优化组织结构,选拔出一批优秀干部扎根基层,组建起一支能力素质过硬的党组织队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组织保障。

一、突出政治标准,把好人选关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旗委书记任组长的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土右旗村(社区)党组织和第十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制度,明确换届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及完成时限。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制度,明确17名县级领导定点联系指导乡镇(管委会)开展换届选举工作,确保换届选举工作有序开展。各乡镇、九管会党委书记带头包联工作最薄弱的村(社区),直接组织、参与、调度,有效防范和处置影响换届选举的各类问题。二是抓好研判审查。认真落实两联审一谈话制度,从纪监、法检、公安等8个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资格审查组,通过乡镇初审、部门联审、资格审查组终审、重点人员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并综合考虑竞选人历史和现实表现,累计取消264名不符合条件候选人资格,防止问题人员带病当选,对前期排查出的11个重点难点村的财务管理、矛盾纠纷等问题实行一村一策、专项整治,确保平稳完成换届选举;乡镇党委书记分别与原班子成员和两委正式候选人谈话,做到全面识别、精准施策。

二、严格依法办事,把好程序关

一是规范程序步骤。总结提炼村(社区)党组织换届“两推一选”工作“4183”程序步骤,旗乡两级在换届前累计培训换届工作人员2100余名,切实提高指导工作能力。严格落实候选人竞职、廉政、辞职“三项承诺”和参选人员“四项确认”制度,确保换届工作依法依规按程序进行;实行选举大会乡镇指导组全程指导、选举结果参选人员全程确认制度,做到选举大会程序、候选人竞选行为和投票行为“三个规范”,保障了换届工作民主公开、选举结果公平公正。二是强化纪律意识。加大换届纪律宣传力度,采取流动宣讲车进村宣讲、新闻媒体滚动播放、网络平台定期推送等多种方式,对换届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印发宣传资料8万余份,进村宣讲230余次,形成正面引导的良好氛围。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印发《关于严肃村(社区)“两委”换届纪律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通知》,公安机关全程介入换届工作,对妨碍换届选举秩序行为及时进行打击,换届全过程未发生黑恶势力干扰换届事件。三是抓好监督反馈。坚持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力量监督并举,9个指导检查组包联指导9个乡镇(管委会),设立换届工作监督举报电话、固定信访接待地点,累计答复反馈各类问题720余人次,妥善处置各类矛盾48件,网络舆情3件,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三、坚持问题导向,突破难点关

一是选前建导向。明确候选人年龄、学历等要求,广泛宣传村党组织换届选人用人标准和典型人物事迹,建立起选贤人、任能人、用可靠人的鲜明导向,为选好人、选准人打下坚实舆论基础。严格落实一肩挑比例达到50%以上的目标,通过提高一肩挑人员待遇报酬、一肩挑村增设副书记副主任职位等政策,推动104个村实现“一肩挑”,占比51.7%,较上届提高42.2%,社区全部实现“一肩挑”,圆满完成“一肩挑”任务。二是选中优结构科学设定村(社区)“两委”班子职数,共选出“两委”班子成员1347人,其中村“两委”1246人,社区“两委”101人,比上届减少292人,职数配置更加合理。择优选派21名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优秀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乡镇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选聘11名优秀副科级后备干部担任社区党委书记,427名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合作社负责人等优秀人才进入新一届党组织班子,占比达到62.3%,妇女进班子284人,比上届提高15.2%6名在岗大学生村官全部入选村“两委”班子,班子结构实现全面优化。三是选后强教育。采取旗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讲党课形式,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对全旗212名新一届党组织书记进行任职培训,切实提升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同时,由乡镇党委书记与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落选人员逐一谈话,讲清履职要求和重点任务,把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全面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

本期编辑:李新宇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