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吉平明白了董承几个人的计划,吉平也有诛杀曹操之心愿,于是吉平便咬下一根手指以誓决心。单看吉平宁死不屈的精神也给了曹操不小的打击,让曹操知道了还有人为了所谓的正义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故事的大致梗概想必大家都知道,我简单缕一下。

故事是这样的

扶伤救死真名医,医时医国大英雄——吉平

几乎与祢衡骂遍全人类事件的同一时间,曹操预谋夺帝位,欲取汉献帝而代之,所以人们都叫他“曹贼”。与曹操最“势不两立”的当属国舅董承、侍郎王子服,将军吴子兰,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

董承在接到汉献帝的“衣带诏”后就开始密谋除掉曹操。

扶伤救死真名医,医时医国大英雄——吉平

吉平就是在此时出现的。有一天,董承难受,太医吉平受汉献帝之命前往为其诊治。后被留下喝酒,董承恍惚间做了个梦,大概就是说刺杀曹操失败如何如何。按理说这也没啥,不就是个梦吗?但是董承却大说梦话,被一边的吉平听得真真儿的。

吉平明白了董承几个人的计划,吉平也有诛杀曹操之心愿,于是吉平便咬下一根手指以誓决心。

他说:国舅不必担心,我自有一计将曹操拿下!

可是,叛徒在历史上从来不是稀缺货。

俩人的谈话被家奴秦庆童和侍妾云英偷听到,董承很生气,把她们各自打了四十杖,并将秦童庆锁入冷房,秦童庆怀恨在心,夜里拧断铁锁,跳出院墙,将密谋之事告诉了曹操。


扶伤救死真名医,医时医国大英雄——吉平

曹操将计就计,他倒要看看吉平怎么谋害自己。

没过几天,曹操佯装头风病犯,点名让吉平前来诊治,吉平还不知事情已经败露。于是诊断、熬药、加作料(毒药)几个动作非常连贯的做下来,把汤药端给曹操。

曹操说:“上古有礼,君患疾饮药,臣先尝之;父患疾饮药,子先尝之。你待我如君如父,就请你先尝尝此药吧!”

吉平一听知道不好,露馅了!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硬灌!

扶伤救死真名医,医时医国大英雄——吉平

殊不知,每天行医问诊的吉平怎么能敌国金戈铁马的曹操,1V1被虐。随后的故事可想而知,严刑拷问背后主使——宁死不屈——被割断九指(已经自断一指)——还是不说——被割掉舌头——董承面前撞阶而死。

扶伤救死真名医,医时医国大英雄——吉平

董承和王子服他们的命运差不多,在曹操下令处死董贵妃后,将董承的家眷如数处斩。

千古名医第一人

医生做到这个份上真可谓之千古第一人,正如原文中诗赞到:

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平;立誓除奸党,捐躯报圣明。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

不过在我写这篇文章时,偶然看到一些不同观点:假忠义。承认观点的个异性,但是不能允许价值观的跑偏。

这样的观点就是对吉平忠义的亵渎。且不论吉平刺杀曹操的策略存在哪些漏洞,他不可能向曹操一样机灵,刺杀董卓被发现立马改献刀。单看吉平宁死不屈的精神也给了曹操不小的打击,让曹操知道了还有人为了所谓的正义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历史真人

历史上有没有一位太医参与了反抗曹操专政的行动呢?这个还真有,不过这位太医的名字不叫吉平,而是叫做吉本。

扶伤救死真名医,医时医国大英雄——吉平


《三国志·武帝纪》中说:

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正月,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谋反并进攻许昌,烧毁了曹操心腹、长史王必的军营。王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一起出兵镇压,并最终将其斩杀。

一个吉平一个吉本。

为什么会犯这样的偏差,这个也不能怪罗贯中,要怪就怪唐代为《后汉书》做注的李贤。他在为《后汉书·耿秉传》做注时,就在太医令吉?处做了一个注解:“?或作平”。加之元代以来的民间艺人们都已经习惯了用吉平这个名字,因此,小说家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也就只能将错就错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