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研究院成立仪式暨首届理事会扩大会在茅台大酒店举行

四月的茅台古镇,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盎然生机中,茅台集团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和喜事——茅台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

4月29日,茅台研究院成立仪式暨首届理事会扩大会在茅台大酒店举行。作为茅台历经近一年筹备的“最强大脑”,茅台研究院旨在打造与茅台品牌地位相称的企业智库,为光大百年老店、传扬民族品牌献智献力。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致辞

 茅台发展史上的大事

下午2时,茅台研究院成立仪式正式举行,来自全国各领域的顶尖专家、领军人才,欢聚赤水河畔、智汇茅台古镇。

“茅台研究院挂牌成立,是茅台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率众高管对出席和见证茅台研究院成立仪式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和由衷感谢。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王焱主持茅台研究院成立仪式

成立仪式由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王焱主持。茅台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李静仁,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德芹,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建军,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卓玛才让,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代永,集团总工程师王莉出席。

茅台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张家齐,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何英姿,副总经理万波、李明灿、钟正强,茅台集团和股份公司总经理助理,各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参加成立仪式。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右)和李保芳(左)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和李保芳共同为茅台研究院揭牌。随着幕布的揭开,历经近一年筹备的茅台研究院宣告正式成立。

李静仁在仪式上宣读的《关于聘任茅台研究院特聘专家、机构的决定》,介绍了茅台研究院的“家底”——聘任45位专家和1家机构为茅台研究院特聘专家、机构,分别进入决策咨询委员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市场营销研究中心、文化茅台研究中心、酒业技术研究中心、白酒大数据研究中心、茅台研究院秘书处等。

李静仁在仪式上宣读《关于聘任茅台研究院特聘专家、机构的决定》

据悉,茅台研究院筹建过程中,大力实施引才引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邀请到的首批智囊阵容强大,既有德高望重、理论深厚、经验丰富的老领导、老专家,也有实战能力强、实践经验多、实绩很丰富的知名教授、学者和研究团队。

无疑,这是一个十分宝贵的资源,是一座“富矿”,各界精英的云集、各种真知的碰撞,势必为茅台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动能。

活动现场,李保芳一一为特聘专家、机构颁发证书,并真诚握手致谢:“我们相信,有各位专家、大拿的加入,茅台研究院在战略研究、推动发展上,必将打响第一炮,打好持久战。对茅台来讲,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茅台成立企业智库,是非常有战略眼光、有现实意义、有重要价值的一次创新。”作为茅台研究院特聘专家代表,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在致辞中说出了大家心声:“今后一定认真履行职责,为建设高质量‘茅台智库’尽智出力、建言献策,多到茅台考察交流,成为茅台专家。”

李保芳为特聘专家、机构颁发证书

 新时期的茅台需要“最强大脑”

据了解,茅台研究院是以服务公司和行业发展为宗旨,以战略研究和决策咨询为方向,以行业产业发展和企业改革创新为重点的企业智库。

“客观上讲,茅台的未来,需要有一个智库强力支撑,以登高、谋远、做实、成事。”李保芳在致辞中鲜明表达茅台求“智”若渴的态度:“任何一个企业,越是在发展的关键时期,越需要鼎新革故、智力涌流。于茅台来讲,正面临新的形势要求、处于新的发展周期,无论是时代形势发展、宏观环境变化,还是上级组织要求、内生动力的需要,都需要一个‘最强大脑’。”

之所以这样讲,李保芳说,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从格局上讲,要站得更高。随着茅台发展的经纬度不断变化,必须围绕做实业的本分,站在历史高位、价值高点、全球高度来审视和把握茅台的发展。

——从发展上看,要谋得更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茅台的发展,要善于预势、顺势,谋事、成事,立足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把握好未来发展方向。

——从工作层面,要做得更实。以茅台研究院为抓手和平台,落实好省委要求,定好位、定准向,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把茅台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李保芳为特聘专家、机构颁发证书

“茅台的发展,需要内部理性思考,更需要听取外部智者贤达的指导、提醒,从中吸纳建设性的意见。”站在时代角度更深层次思考,李保芳深知,茅台的战略研究是方向问题,不能出现重大偏差。“否则,对企业将是灾难性的。”

“在座的各位,都是各学科、各领域的顶尖人才,就是我们的‘最强大脑’。”李保芳代表茅台集团向专家们发出诚挚邀请:“期待各位充分发挥智慧和才识,多出引领性思想、趋势性预判、战略性思路、政策性建议,帮助我们出主意、解难题。”

李保芳希望专家们能当好茅台发展的“观察家”、战略的“谋划者”和工作的“推动者”。他说,衷心希望双方共同携手、勠力同心,把茅台研究院办出水平、办出质量、办出特色,打造一个与茅台品牌地位相称的研究机构,为光大百年老店、做实传统实业,提供高质量支持、高水平输出,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代表特聘专家致辞

 茅台研究院今年要这么干

下午3点30分,茅台研究院召开首届理事会扩大会议,为茅台研究院发展定向引航。会议由李保芳主持。

会上,王焱宣读了茅台研究院理事会成员,茅台研究院院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聘任决定。

据悉,茅台研究院理事会理事长由李保芳担任,季晓南、王焱任副理事长,张德芹任秘书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国务院研究室原副主任侯云春,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华生,李静仁、刘汉林,国家外经贸部原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王莉,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新华社原副总编辑、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夏林,中国驻智利特命全权大使徐步,杨代永、杨建军、叶小文、卓玛才让任理事。

季晓南任茅台研究院院长。张德芹兼任茅台研究院秘书处秘书长;《博鳌观察》原出版人、总编辑高嵩,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李末柠任副秘书长。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原院长吴晓波,任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任企业管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北京零点有数数据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袁岳,任市场营销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任文化茅台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江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任酒业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任白酒大数据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张德芹代表茅台研究院理事会秘书处,向大会汇报2019年工作计划

张德芹代表茅台研究院理事会秘书处,向大会汇报2019年工作计划。

按照“打造与茅台品牌地位相称企业智库”的要求,茅台研究院今年将加强决策咨询,通过召开决策咨询委员会会议、举办专家论坛、开展方案论证等方式提升决策咨询前瞻性、战略性、对策性,充分发挥研究院决策咨询作用。

同时,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课题研究体系,推进课题研究,围绕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文化茅台、酒业技术、白酒大数据等研究方向,拟在近期发布《茅台研究院2019年研究课题名单》。

在成果管理方面,茅台研究院将建设成果转化平台,加强研究成果分类管理,制定相应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在制度保障方面,拟建立课题管理、服务购买、报酬激励、协同创新、经费管理等机制,不断创新茅台研究院组织方式和运行管理机制。

此外,茅台研究院还将建立中外智库互访机制,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知名智库的项目合作研究,拓展学术交流、专家互访、论坛参与、实地调研、信息共享等多种方式,强化合作交流,提高研究院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专家自由发言

 一场汇聚众智的“头脑风暴”

“机制完善、组织健全、目标清晰、支持给力。”这是与会专家对刚成立的茅台研究院一致的评价。

走进茅台厂区,专家们仔细观摩流程,点赞茅台文化。季晓南在致辞中回忆起2012年与茅台的初相见。当时,他在参观完茅台的生产线、酒库车间,了解茅台酒的酿造工艺后,他用四个字形容自己的感受——不可复制。“大家知道,企业都讲究要有核心竞争力,而‘不可复制’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本质属性和重要特征。”

季晓南认为,茅台要把提升研究质量和水平放在首位,同时也应积极探索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只有善用创新思维,激活老字号的商业基因,壮大老字号的发展实力,才能把茅台研究院打造成“不老传说”。

茅台高管陪同与会专家参观

自由发言环节,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曹健林也谈到故地重游,看到茅台的巨大变化,由衷地感到高兴。他说,茅台酒酿造是传统产业,不仅要尊重传统,传承好前人的智慧结晶,更要了解传统,与时俱进,努力通过现代科技解开“茅台酒不可复制”的秘密。

叶小文虽然生长在贵州多次到茅台,但还是第一次到茅台酒厂参观,一路走来,茅台传统的酿造工艺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他大开眼界,他感慨地说:“以茅台酒为产业龙头的‘茅台河谷酱香型白酒’,既是一个具有地域独占性的产业概念,也是一个贵州经济可以持续利用的重大发展资源——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可以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双遗产保护地。”

夏林紧扣智库的角度,用详实的数据、鲜活的案例剖析国内智库现状。他表示,作为国内少有的企业智库,茅台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将给中国酒业树立标杆和典范,“新华社肯定会长期追踪。”

侯云春以“新时代的茅台酒怎么酿造怎么喝”为题,探讨了茅台利用新技术去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的可能;刘俏则将研究方向,瞄准“茅台作为优质上市企业,如何保持不断创造价值的能力”;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李迅雷关注茅台金融属性的问题;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馆长马未都站在收藏的角度,积极为文化茅台建设出谋划策……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袁岳,吴晓波,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周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张峰,尼尔森(中国)公司烟酒事业部总经理余美琳,华生,正一堂营销咨询机构董事长杨光,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武汉大学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孔令义等专家学者也依次发言,从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酒业技术、白酒大数据等方面,论述前沿思想和科技成果,给出了充满想象力的产业未来方向。

专家在茅台合影留念

 建成厚植开放、崇尚创新的平台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会场里,一个个事关茅台集团和白酒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一句句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话语,激荡着每一位与会者的心,也彰显了专家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有‘出招’的、有‘解惑’的、有‘指路’的,让我们深受启发、深受鼓舞。会后,我们会对专家的意见进行汇总、梳理、研究、分解、落实,最重要的是找不足、找差距、找信心。”

李保芳现场做总结发言时说,茅台要做一个成熟的企业,必须要有一颗科学决策的“大脑”,茅台目前虽然发展得好,但也要居安思危,长期研究。茅台研究院首先要研究好茅台,特别是茅台的“内脑”和高层,要对茅台自身有清晰的认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才能更好地结合“外脑”做好研究。茅台建智库不是搞理论研究的,而是要解决问题、破解难题,让研究院真正成为茅台未来发展的支撑平台。要建立高效的运转机制,让专家的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研究院秘书处和茅台相关机构要当好后勤、做好协调。

当前,如何把茅台研究院建成高水平、高质量的智力平台,发挥好研究、交流和成果推广的作用,是茅台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对此,李保芳表示,要坚持“开门办院”“开放办院”,建成厚植开放的平台;要创新观念、机制和管理,建成崇尚创新的平台。“茅台研究院是个新鲜事,需要认真探讨,在探索中前行。我们坚信,有大家的大力支持和参与,茅台研究院一定能够办好、办出水平。”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实干是对信心的有力托举。目前,茅台研究院已经汇聚了一批精英型专家,共同探讨茅台乃至全国白酒行业发高质量发展的焦点、难点问题,拓展了研究视野,激发了创新思维,整合了学术优势。

活动当日王焱表示,今后茅台将突出问题导向和应用导向,坚持研以致用,通过积极探索,把茅台研究院建成一个“公司亟需、定位明晰、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引领发展”的企业智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