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孙洋回到老家,用在成都学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自己继续开办塑料袋、环保袋及农用各种覆膜加工厂。孙洋没有屈服于命运,几十年来,他拄着单拐,迎着苦难,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走出了一条属于他的致富路。

他叫孙洋,今年52岁,肢体残疾,家住伏虎镇孙家坝村二组。出生6个月后,他“中招”了:一场突然袭来的小儿麻痹症,让他的右腿落下了终身残疾。在他尚不知什么是奔跑的时候,病痛就残忍地夺走了他的矫健;在他尚不知什么是苦难的时候,病痛就向他展现了苦难的真实与残酷。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之人,绝不会被苦难打倒。孙洋没有屈服于命运,几十年来,他拄着单拐,迎着苦难,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走出了一条属于他的致富路。

01

从小就自立自强

在本村读书期间,他全靠父母背着去上学。在学校时常收到同学们可怜的眼神,“大家的同情心可以理解,但我觉得即使是残疾人,也能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不比正常人差多少。”孙洋小小的自尊心被伤害了,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自立自强。孙洋在家排行老二,当时家境贫寒,兄妹较多,小学三年级没读完,便辍学了。他觉得,虽然自己腿有残疾,但双手还是健全的。当健全的孩子都还在父母的怀里撒娇的时候,12岁的他已经开始当学徒,学编蔑来挣生活费。

02

辗转行业踏出生存路

在家人的帮助下,15岁的孙洋在本村开起了米、面加工房来维持生计。这一干就是7年,由于父母年事已高,加之当时柴油紧张,需改用电来打米抹面,孙洋只好另谋生路。由于他头脑灵活,1991年在伏虎场开补鞋摊点,平时人缘好,补鞋生意不错,能维持自己的生活,还能赚点钱。在伏虎场补鞋期间,自己也拥有了人生的第一辆三轮车,解决了自己出行不便的问题。

2008年,在他大哥的帮助下,和大哥一起在成都创办了环保袋和塑料袋加工厂。短短的几年时间,由于他勤奋好学,不仅在厂里学会了机器设备维修,而且掌握了管理之道。2104年,他购买了小轿车,穿梭在成都大街小巷,客户与厂子之间。

03

勤劳走上致富路

从打米抹面到补鞋,从补鞋到开办加工厂,一路走来,孙洋收到过他人的帮助,也受到过质疑的眼光,尝尽人间冷暖。但他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书写自己的励志人生。2018年,孙洋回到老家,用在成都学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自己继续开办塑料袋、环保袋及农用各种覆膜加工厂。走进1200平方米的厂房,几十台机器不停的运转,厂房就是他的家。

“每月需要2.5吨原材料,可以生产数万个塑料袋,月销售在3万元左右”;“我一人忙不过来,招收了周围邻居和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帮助我,他们月收入在2500元左右”,孙洋这样告诉笔者。同时,孙洋抓住机遇,搭乘国家政策的顺风车,和村上部分村民一起,股东累计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创立了四川花果山原生态市级农业合作社,从事养兔、养鱼、多种水果和有机水稻等动植物,目前已初具规模。

有一种真诚叫感动,有一种可贵叫坚持。走在他的身后,看着他拄着单拐,让人肃然起敬。身残志更坚,孙洋的创业虽然比健全人艰难很多,但他从没畏难过、退缩过、消沉过,一直用自己的坚强意念谱写着自己人生精彩的篇章。(南部残联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