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后期,秦昭襄王时期和赵国在长平地区爆发了一场战争,使得赵国元气大伤,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但是秦国为什么没能抓住赵元气大伤的大好机会?趁着刚刚在长平之战中战败国力虚弱的时机一举把政府灭掉?

白起在长平之战后,会秦国报告,想让秦军增兵,一一举灭掉赵国,但是这时候秦昭襄王内心比较矛盾。因为,第一,秦赵大战,赵军40多万军队全军覆没,但是秦军损失也很严重。第二,秦军属于长线作战,远离国都,所以,这时候如果其他国家来进攻秦国,秦国将毫无还手之力。

此时赵国也看出了秦国的顾虑,于是派人去秦国游说。赵国的使者到了秦国以后找到范雎,赵国被灭以后,白起的功劳应当是在秦国是第一,但是范雎也是丞相,但是白起的功劳比自己的功劳还大。并且在这个时候秦昭襄王已经非常疲劳了,允许赵国割地求和。所以赵国的说客到秦国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说服丞相范雎,让他去面见秦王,接受赵国的割地赔款。而这刚好迎合了昭襄王的意思。再加上此时白起生病不能出征,赵国举国上下,沉浸在悲痛之中,决心与秦国抵抗到底,所以在后来的邯郸之战中,秦国并没有如愿的除掉赵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