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家长的教育焦虑和急功近利心态,需要全社会长期引导才能扭转的话,那么,在孩子的层面,从浩浩最初“宁可做试卷”到后来“爱上童玩节”的反转,我们不仅看到了濮家小学童玩节的巨大成功,也可以从它的成功中,窥见几点宝贵的教育启示。从孩子的心理来看,对于像浩浩这样性格内向,喜欢安安静静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孩子来说,像童玩节这种需要集体合作,强调“秀出自己”的活动,似乎也并不对他们的胃口。

“我不想去参加童玩节,还不如给我几张试卷做做吧。”这几天,杭州市濮家小学迎来了第二届童玩节,整整12天,孩子们不用上课,也不用做作业,尽情玩耍。不过,童玩节还没开始,二年级的学生浩浩就这样跟妈妈说。原来,浩浩是个小学霸,做试卷对他来说很简单,反而是为了童玩节进行各种集体项目的训练,让他产生了畏难情绪。

不过,童玩节一开始,浩浩的态度有了180度转弯,他们班跳大绳拿到了全校第二,浩浩一回家就激动地告诉妈妈。之后,浩浩妈挑了一天陪儿子参加童玩节,看到儿子“玩疯了”一样参加各个项目,“兴奋得人都变了”。

——4月29日钱江晚报

一个“宁可做试卷,也不想参加童玩节”的孩子,却在童玩节开始后,好像换了个人似地“玩疯了”,这样一出“真香”结局的反转,令人忍俊不禁,也令笔者好奇,该校的童玩节究竟是怎样的存在?何以拥有这么大的魔力?

从媒体报道来看,濮家小学的童玩节,是以“学科+游戏”的形式开展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包含STEM项目、COSPLAY舞蹈、跳大绳、风火轮等20多个游戏项目。“给孩子们提供综合实践的机会,真正发现多元智能的现实意义。”校长黄凤英表示。

众所周知,在杭州这样的准一线城市,家长的教育焦虑程度很高,“小升初”的升学压力也很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一所小学能够抽出整整12天时间,让孩子尽情玩耍,不安排任何教学任务,也不布置任何作业,无疑是十分大胆的尝试,也是需要克服很大阻力的。

这种阻力,既可能来自部分家长,也可能来自像浩浩这样的孩子。从家长的心理来看,显然会有那么一批焦虑感强的家长,担心连续十几天“疯玩”不上课,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进度,也可能导致孩子玩疯以后收不住心,无法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状态中。从孩子的心理来看,对于像浩浩这样性格内向,喜欢安安静静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孩子来说,像童玩节这种需要集体合作,强调“秀出自己”的活动,似乎也并不对他们的胃口。

如果说,家长的教育焦虑和急功近利心态,需要全社会长期引导才能扭转的话,那么,在孩子的层面,从浩浩最初“宁可做试卷”到后来“爱上童玩节”的反转,我们不仅看到了濮家小学童玩节的巨大成功,也可以从它的成功中,窥见几点宝贵的教育启示。

首先,童玩节的成功,证明了“玩中学”是一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的模式。爱玩本就是孩子的天性,而童玩节这一舞台,并非只让孩子们纯粹地玩,而是将各学科知识,以及德育内容都融入游戏项目,让孩子“玩中学”。当然,“玩中学”不可能完全取代常规的课堂教学,但是,它无疑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在童玩节的各类项目中,孩子们通过动手尝试,学会将课本中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集体活动,切身感受到了什么是团结协作、勇于挑战、不怕失败,这些经历,这份感受,无疑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健全他们的人格。

其次,童玩节的成功,说明了教育要给孩子一片舞台,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除了个子高点,似乎也没什么突出的。”在参加童玩节之前,濮家小学六(3)班朱俊逸的自我认知是这样的。然而,在参加STEM项目时,他因为“常常能提出一些脑洞大开的点子”,而在选人环节被一位队长选走,这让他突然意识到“原来我还有这样的优点”。每个孩子都拥有独一无二的闪光点,但这些闪光点却可能一直被掩埋,甚至连孩子自己也不知道。童玩节这样的活动,就为孩子们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展现自我提供了一片广阔的舞台,也能让老师、家长在观察孩子活动的过程中,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最后,童玩节的成功,充分证明了成就感对孩子成长的巨大激励作用。浩浩对于童玩节态度的改变,正源于他在代表班级参加跳大绳比赛中,以“一次都没被绊倒”的出色发挥,帮助班级拿到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

这样一次成功体验,让浩浩感慨“练了这么久,付出真的有回报”,也让原本性格内向的他,更加大胆主动地去参加各个项目,变得更爱表达自我。孩子的内心,就如同一根火柴,要让它燃烧,让它发光发热,需要的只是一次恰到好处的摩擦,而童玩节带来的成就感,就是这样的一次摩擦。一旦被点燃,孩子内心所迸发出的能量,可能是远远超乎我们想象的。

让原本心怀抵触的孩子感到“真香”,让学习和玩耍通过游戏项目实现完美融合,让育人目标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润物无声地实现,这样的童玩节,请再多一些吧!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微信公众号“求智巷”(qiuzx03)联合发布)

作者 | 蔡寅霁

编辑 | 蔡寅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