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这些女子相比,林徽因在感情和婚姻上无疑是最大的赢家,纵然徐志摩的出现唤起了她内心里的柔情和对爱情的无限向往,但当她意识到这段感情和眼前这个人,根本不适合做终身伴侣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转身。(林徽因和梁思成)。

文|晨夕

民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一边是瓦解的封建王朝,一边是新思想的崛起。在那段动荡不安岁月里,涌现出了一批集美貌与才情于一身的绝世才女,她们或出生于书香门第,或出生于富裕之家,或因才华横溢而成民国风雨里的一道璀璨霓虹。

即使过了百年岁月,民国已成为历史中的惊鸿一瞥,但关于那些才女的故事扔被人们津津乐道,她们的文字、她们的爱情、她们谜一样的经历,仿佛神话一般,忍不住让人想回望、想去探索。

而在众多才女中,林徽因显得很特别。当然,很多不了解林徽因的人,都误以为她只是会写写诗的才女,却很少有人知道她主攻的是建筑,曾经参与国徽的设计。

林徽因的一生是短暂的,只有51年,但在民国才女中她又是那么的耀眼,那么,除了被世人传颂的“美貌”和“才情”外,林徽因身上究竟还有哪些特质,让人敬佩呢?

(林徽因)1:林徽因身上最大的特质之(一)——理性

林徽因自幼饱读诗书,一生也创作了很多诗歌,也写过小说,按常人思维来判断,她情感如此丰富,肯定是感性之人,这样一个女子,是很容易陷入感情的困境中的。

林徽因也确实如此,她喜欢浪漫,喜欢把干巴巴的日子过成诗一般,作为一位有容有貌的才女,她感情细腻,很享受被丈夫宠溺的感觉,但这并不能说她缺失理性的一面,恰恰相反,这样一位女人,她的内心比谁都坚定和冷静。

在爱情面前,林徽因始终保持冷静的姿态,情窦初开的年纪,她在那个空气中处处夹杂着浪漫气息的康桥遇到了徐志摩。

徐志摩的才情浪漫和身处异乡的孤独感,让林徽因为之心动,当她得知徐志摩已有家室时,也曾苦恼和难过,但这段刚刚萌生的感情并没有让她失去理智,更没有让她陷入深深的苦恼中难以自拔。

(林徽因)

但,张幼仪来到伦敦后不久,林徽因却选择了不告而别,和这段感情挥手说再见,十几岁的年纪就有了这样的理智,不被眼前的浪漫迷惑双眼,始终保持冷静和沉着,没有让自己在一段不合适的感情中继续沉醉,也没有丧失最起码的理智,不得不承认,林徽因确实非一般女子所能比。

民国女子多才气过人,但她们多被爱情弄得遍体鳞伤,文锋犀利的张爱玲、为了自由而多次出走的萧红等等,她们在文学上都取得了别人无法企及的成绩,但在感情上,她们却有些失败。

和这些女子相比,林徽因在感情和婚姻上无疑是最大的赢家,纵然徐志摩的出现唤起了她内心里的柔情和对爱情的无限向往,但当她意识到这段感情和眼前这个人,根本不适合做终身伴侣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转身。

她清楚地明白,徐志摩追求的是诗人的浪漫,而那种浪漫一旦碰上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就会不堪一击,但所有的婚姻最后都逃不开俗世的干扰。

(林徽因)

林徽因最后选择了梁思成,虽然他没有徐志摩的浪漫,但他的冷静和沉稳更适合林徽因,婚后他们恩爱有加,不但是生活上相知相惜的伴侣,更是事业上的最佳伙伴,他们的婚姻也是后人口中的一段佳话。所以,女人感性一些固然重要,但在面对爱情或者其他琐事时,务必保持冷静和理性,只有保持理性,女人才能活得比别人更加顺风顺水,才能不被情所困,更不会将自己陷入生活的泥沼中,唯有如此,人生才会更高级。2:林徽因身上最大的特质之(二)---在婚姻中,活得清醒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姻比较圆满,两个人家世相当,学问更是不相上下,这也得益于林徽因能够较早地明白,爱情和婚姻是两回事。

和浪漫的徐志摩相比,梁思成则不同,他身上充斥着烟火气,踏实、有礼貌、文质彬彬,换句话说,更适合过日子。

林徽因虽然喜欢浪漫,但她分得清恋爱和婚姻的关系,当生活抛来一堆难题时,她没有抱怨也没有逃避,而是收起诗人那份完美主义的姿态,认真地打点生活。

(林徽因和梁思成)

在抗战前夕,很多亲戚都来到北京,居住在陈家,全家上上下下有几十口,只床铺就有十几张,林徽因并没有因为家里人口众多而排斥婚姻,虽然偶尔和朋友抱怨下,但转身她就会精心打理家里的一切,这些人的饮食、吃住哪一样她都考虑的十分周全。

在战乱岁月,他们经济并不宽裕,甚至一度日子过得很拮据,欠下很多外债,梁思成又经常外出工作,留下她一个人照顾一家老小,体弱多病的林徽因面对生活的困苦,偶尔惆怅,但更多的是乐观,她支持丈夫的事业,努力打理好家里的一切,让梁思成没有后顾之忧。

林徽因和梁思成在一起,有一种相知相守的默契,林徽因很聪明,看得清现实,纵然骨子里喜欢诗情画意,但她明白,平平淡淡才是婚姻的本来面目,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清醒,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岁月里,她和陈思成的婚姻才走到了,他们一生相濡以沫,彼此都没有辜负。

所以,当走进婚姻后,夫妻之间都要认得清现实,并不是要大家丧失爱的能力,而试要清醒的去爱,不要沉迷于幻想中,守得住平淡,经得起柴米油盐考验的婚姻才会愈久弥香,才能一起携手走过几十年的岁月。3:林徽因身上最大的特质之(三)--坚持自己的梦想

在世人眼里,林徽因是相貌出众,才华横溢的民国才女,很多人对她的了解,仅限于她的感情生活和笔下的诗歌

但林徽因从不以美貌而自居因为和自己钟爱的事业相比,外貌真的不值得一提,她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建筑设计上。

在建筑设计领域林徽因有很卓越的成绩,她是我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这些成绩和贡献,足以令世人惊叹。

(林徽因)

林徽因虽然身体柔弱,但绝对是个工作狂,她经常和丈夫梁思成深夜研究各国建筑,写学术报告,在他们生活最优渥的几年,她没有闲在家里当太太,而是跟着丈夫梁思成到全国各地去考察。

有时候,为了寻访一处古建筑或者一处寺庙,他们常常翻山越,一整天都穿梭在大山里,崎岖的山路磨破了双脚,山里的气候也是多变的,在这样柔弱的环境下,林徽因却异常坚强。

即便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林徽因也没有选择静心养病,而是拖着瘦弱带病的身躯跟随者梁思成去极为落后的地区奔波,路上他们的交通工具是骡车,住的旅行是百姓家里,吃的是粗茶淡饭和咸菜。

而且,林徽因虽为女性,但每次需要攀爬、丈量时她都丝毫不逊色,战乱时,他们的工作是有生命危险的,一次在长沙考察时,林徽因就险些被日本人的炸弹炸成碎片。

后来在李庄,林徽因因肺病不得不卧床,即便如此,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多数时都是靠在床上研究各种学术资料,和丈夫一起讨论,林徽因对建筑的热爱已经远远超过了她的生命。

(林徽因)

新中国成立后,其实林徽因夫妇有机会去国外过更安稳的生活,但他们没有去,而是选择留在国内,因为国内有他们的心爱的事业。

虽然身体虚弱,但国家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林徽因顾不上安心养病,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她抱病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完成了须弥座的设计,更为国徽的设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她为挽救濒临停业的景泰蓝传功公益,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

她为挽救思朝古代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辞劳苦奔走呼告;

她还和梁思成合作写了《城市规划大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学术论文。

做这些工作时,林徽因已病入膏肓,生命已进入倒计时,有时不能亲赴现场,她就在家里开会。

这就是林徽因最有魅力的地方,她活得真实不做作,一直都在追求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走自己最喜欢的路,只要确定目标和方向,不管过程有多艰难,都会全力以赴。

林徽因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她果断、冷静,从不感情用事,她对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更令人佩服,这样的林徽因,怎能让人不敬佩。

作者:晨夕,一个爱读书、爱写文的自由人

(本文原创首发,抄者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