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敢于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党员干部敢于担当需要有激情、有韧劲,但更需要有能力、有水平、有办法。

勇于担当是一种责任。担当是一种自觉的、自发的理性行为。人生需要担当,家庭需要担当,单位需要担当,社会更需要担当。岗位和职务已经赋予了我们责任和义务。领导干部要敢作敢为,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必须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作为党员干部,要担当起事业的发展,担当起历史的检验,担当起民众的评价,就一定要努力践行好“敢于担当”的精神,积极提升敢于担当的能力,切实做到敢担当、能担当、会担当、持久担当。

正确看待得失,要有敢于担当的襟怀。范仲淹说过的“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所以被人们千古传颂,就是因为敢于担当、襟怀坦荡,正直无私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在工作中,敢于担当要出于公心,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看待得失。一事当前,首先要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而不能计较个人的名誉、前途。

党性原则要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标,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是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必须讲党性,根本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干事创业的崇高追求,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理想信念是否缺失和坚定的问题。因此,组工干部应当自觉对照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认真查找在工作学习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高思想境界,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是非观念,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能力水平要高。“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敢于担当必须要有真本事、真本领,没有真刀真枪的能力和智慧,敢于担当的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因此,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在理论上有所认识、提高、创新,在实践上有所作为。一方面要适应新常态。面对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积极应对。工作中不思考,单靠经验,依靠“老办法”、“老套路”工作,难以适应当前发展的要求。党员干部要有改革的理念和魄力,不断创新,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学习。坚持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自身的业务和管理能力。

党员干部只有具备勇于担当的素质,提升能够担当的能力,增强敢于担当的底气才能够使自己有担当、能担当、敢担当,也才能够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取得好成绩,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刘文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