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明末清初之际,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风潮,史称“西学东渐”。西方的传教士为了能够在中国传播天主教,便以科学技术为敲门砖,不畏艰险,远渡重洋,来到享有盛誉的中国。他们一方面传教,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文化精华,在客观上不仅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多少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些来华的传教士当中,在中国停留时间最长、先后受明清两朝政府欢迎和认可的当属汤若望。

汤若望,德国人,1592年生,原名约翰。1618年受耶稣教会派遣来中国讲经布道,天启三年(1623)到北京。是著名的历学家。早在崇祯十五年(1642)六月,他受明政府指派,督造了20门铜炮和500门小炮,曾受崇祯帝的赐匾褒奖。清朝入关后,他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深得多尔衮以及福临的优待。

汤若望在清军刚刚入关后,就向清廷上疏,力陈“旧法历本大谬七条”,请求清廷派人实验他所推测的日食是否准确,希望采用按西洋新法制定的《崇祯历书》。顺治元年(1644)八月初一,日食。多尔衮命大学士冯铨率钦天监官员进行实地观测,结果是汤若望的西法预测准确,而“大统、回回两法,俱差时刻云。”于是,朝廷决定采用《崇祯历书》。顺治二年(1645)清廷下令颁布实行《时宪历》。这是我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历法改革,汤若望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福临亲政后,对汤若望特别宠信和爱戴。他对汤若望渊博的学识及在天文历法上的高深造诣特别崇拜,并尊称他为“玛法”(爷爷),免汤若望三跪九叩之礼,准予随时随地出入宫禁,觐见皇上。福临还经常出入汤若望的馆舍,两人相坐而谈,谈论涉及朝政、天文历法,以及中西方教义。为什么福临会如此宠信优待汤若望,并称他“玛法”呢?

据说汤若望曾用耶稣教圣牌治愈了福临未婚皇后的重病,皇太后为此十分感谢汤若望,并亲自提出认汤若望为义父。圣母皇太后的义父,便是福临皇上的干爷爷。因为母后的关系,福临与汤若望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并亲切地称他为“玛法”(即爷爷),不断给予加封赏赐。


顺治九年(1652)七月,汤若望向福临进献浑天星毯、地平日晷等仪器,以示对皇帝及清廷的效忠。福临特赐朝服、凉朝帽、鞣袜等贵重物品。

汤若望在清廷的官爵不断上升。最初,他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之后,再封他正三品太常寺卿。顺治十年(1653)三月,又赏赐他“通玄教师”称号,增加俸禄一倍。最后又授予他为通政使,加封光禄大夫。

顺治对汤若望的《时宪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评价,这说明他能接受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表现出包容和开放的思想倾向。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然而,随着顺治帝的去世,汤若望的处境开始变得不妙了。失去了皇帝的庇护,对西洋传教士以及他们带来的西方科学文化深恶痛绝的保守派士大夫们开始肆无忌惮地攻击汤若望及他领导下的科学家团队,而他们首先攻击的对象,就是汤若望主持修订的新历法。康熙三年(1664年),一场由杨光先挑起的围绕着新历法的冤狱拉开了帷幕。

杨光先,原为明朝新安卫千户,后因上书攻击当时的首辅温体仁而被流放辽西。入清之后,他为新安卫官生(受父亲荫封可以直接参加进士考试的儒生)。他对于汤若望等西方传教士在中国拥有崇高地位十分不满,更对他们在中国传播天主教极其反感。康熙三年,杨光先向清廷的礼部上书,指责汤若望的新历法有严重错误,要求将汤若望治罪。当时清廷正是鳌拜专权时期,鳌拜早就对身居高位、深受皇帝信赖的汤若望不满。杨光先的上书正好给了他打倒汤若望的机会,于是原先籍籍无名的杨光先一夜之间成为了鳌拜的红人。

本来,任何一种天文历法都会有其疏漏之处,偶然出错误也在所难免,但是到了杨光先的嘴里,却成了汤若望“图谋不轨、罪大恶极”的罪证。事实上,杨光先本人的科学素养极差,对天文历算可谓知之甚少,如果进行正式的学术辩论,他同汤若望是根本无法交锋的,但当权者的青睐却让他有了无知者无畏的勇气。在杨氏的书里,他对汤若望带来的一切西方科学文化全部予以否定。比如汤若望带来的地圆学说,就被杨氏斥为“荒谬”。杨氏的依据是,既然地球是个球形,那地球那边的人如何站立?海水岂不是要倒灌?难道西洋人全都不是人而是鱼鳖吗?就在这样荒诞的攻击下,汤若望和他的科学家团队成了愚昧和排外的牺牲品。康熙四年(1665年),清廷裁定汤若望凌迟处死,其团队的科学家们也全部处死。后来因为孝庄太后的力保,汤若望终于得免一死,但他的科学家团队却有多人被杀,而他所制定的《时宪历》也被废止不用,中国又回到了《授时历》的老路上。

康熙五年(1666年),汤若望——这位明末清初的首席科学家,曾经位隆权重的德国传教士,凄凉地病逝了。汤若望死后不久,他的学生——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就开始了为老师伸冤的努力。在康熙七年(1668年)钦天监进行的一次历算比赛中,南怀仁使用西洋算法大获全胜,证明了汤若望的新历法明显比旧历法优越。靠着政治攻击而不是学术水平当上了钦天监监正(国家天文台台长)的杨光先终于被免职,南怀仁取而代之。又过了一年,十六岁的康熙皇帝一举铲除了鳌拜集团,开始亲政。康熙亲征伊始,就立刻为他幼年时就敬仰的汤若望平反昭雪,不仅恢复了其名誉和生前的官职级别,而且亲自为汤若望撰写了祭文。清廷重新启用《时宪历》,并从此一直使用到了清亡,再未反复。


特别声明:本文为贴吧平台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了解更多请登录贴吧app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