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中,球员之间相互挑衅,放狠话,其实并不少见,而在同场竞技体育中,更是屡屡发生,比如球员之间的肢体冲突,在裁判看不见的地方相互谩骂,都是常见的事情,而在羽毛球运动中,这些种种挑衅,都被隐藏了起来,但它确确实实能够影响你的心情,最终受到影响而输球的朋友应该不在少数,一边思考着“我究竟哪里做错了”,不得不说,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其实对于嘲讽来说,这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对抗虽然有规则,但同样也有一些额外的“潜规则”,在竞技体育中,小编我并不喜欢去嘲讽别人,但对于别人这种嘲讽的行为,也并非不可理解。

有些选手表演欲生来就有,比如像张继科,赢球之后怒撕球衣,比如林丹,赢球之后的脱衣庆祝,疯狂宣泄让人为之共鸣,比如蔡赟蔡队长,奥运会夺冠后场边疯狂飞奔,这都是他们表演欲的体现,但相比之下,有些球员就显得很内敛,国羽里面比如谌龙、比如张楠,就是赢球之后表现欲望没有那么强烈的选手。

球场赢球究竟该不该嘲讽?霸气与痞气究竟如何区分?

国外球员中,现在个性最鲜明最喜欢嘲讽人的莫过于苏卡穆约了,个子虽然不高,但心气十足,敢于怼天怼地,虽然成绩十分出色,但不得不说,苏卡穆约的某些形式,实在是很难让人喜爱,相比之下,同样爱玩,同样也喜欢嘲讽的吴蔚昇,则相对而言要讨喜许多。

球场赢球究竟该不该嘲讽?霸气与痞气究竟如何区分?

吴蔚昇与苏卡穆约相互嘲讽

球场赢球究竟该不该嘲讽?霸气与痞气究竟如何区分?

看看NBA,28年前,迈克尔·乔丹做出了一个名垂篮球史的嘲讽动作,他在命中一记三分后面对防守球员,摊开双手耸了耸肩,仿佛在说,“我都不知道该怎么防我自己。”——篮球之神不仅完成了“杀人诛心”,也为观众展现了自己争强好胜的个性,这种个性帮助他在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吸引了无数粉丝,一个轻而易举的动作,则让人看到他的魅力。

球场赢球究竟该不该嘲讽?霸气与痞气究竟如何区分?

再来看一个反面教材,苏卡穆约同样一个动作,也让无数人记住了他,对于那些超出了玩家容忍程度的嘲讽行为,我们的确可以理解为素质低下。比如那些过于嚣张、极其不尊重对手的举动——2018年印尼公开赛1/4决赛上,决胜局18:14时,丹麦组合发球,苏卡穆约网前推后场球得分,裁判把分直接判给了苏卡穆约/费尔纳迪。但是丹麦组合马上举手示意挑战,认为该球出界了。

球场赢球究竟该不该嘲讽?霸气与痞气究竟如何区分?

费/苏二人他们当即找主裁理论,认为这个球不应该进行挑战,认为这个球碰到了对方的拍子。主裁公正而不失礼貌地回道:“抱歉,我没有看到。”随即坚持了挑战。

随后费/苏开始在场上变得无理取闹,先是煽动球迷起哄,裁判想再找苏卡进行沟通,而苏卡却对其置之不理,在挑战结束后,苏卡直接找到了对手进行理论,认为对手明明知道此球的挑战是多此一举,却仍然挑战,是无赖的表现。

而巧合的是,这个球由于当执导播的失误,球已经落地了,上一个球的回放还没有结束,所以很多球迷都没看到这个球是怎样的。

随后,裁判也对苏卡进行了口头警告“warning for misconduct”,行为不当,进行警告。而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就发生在这次警告之后,苏卡再度煽动球迷起哄,在返回到球场后,向对手做出了藐视挑衅的动作——拇指朝下。他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嘲讽了,也是为了恶心对手的“损人不利己”行为。

球场赢球究竟该不该嘲讽?霸气与痞气究竟如何区分?

其实不难发现,对于羽毛球来说,霸气与痞气,其实也就一网之隔,对事不对人,我赢了球,我在我的半场庆祝,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还要给败者“捅上一刀”,那就是痞气了,苏卡穆约就是犯了这个禁忌,你可以很强,但是你不能说别人太弱,因为观众十分容易产生一种同情弱者的情绪,而你赢了球还要挑逗对手,自然而然观众对你的印象就会大打折扣,原本的霸气也就变为了痞气。

球场赢球究竟该不该嘲讽?霸气与痞气究竟如何区分?

2018年亚运会团体赛,小黄人组合战胜了国羽双塔,赛后苏卡穆约走到网前,手放耳朵后,是想听现场观众的呐喊欢呼声?还是挑衅对手,想听对手的愤怒声?苏卡穆约的这种举动,让很多球员及观众感到很不舒服。虽然他在赛后解释,是想听清刘雨辰在讲些什么,他的这种挑衅动作,大家觉得他是霸气还是痞气?

其实竞技体育中,嘲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也象征着人物的性格,人物的人设,有时候是人们战术的体现,有时候又是比赛激烈程度的助燃器,它可以让比赛更加精彩,更加激烈,但每个运动它都有一个底线,而羽毛球原本就是一项十分绅士的运动,你可以在赛前嘲讽,不过比赛一但开始,就需要收敛许多,不然,你的霸气就会变成痞气。

整理编辑 | 锋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