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转瞬即逝的声音用一系列抽象符号记录下来,是一项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十分复杂的工程。

现代人欣赏音乐的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走进音乐厅欣赏、购买CD播放、甚至是打开手机中的音乐APP,都能满足音乐爱好者的需求。那么如果没有如此现代的科技与媒介,音乐是如何传播的呢?

音乐史的初态:口耳相传期

Beginning of music history

在古代,音乐的传播大多是通过口头传播,也即“口耳相传”“口传心授”,它是在人类传播历史上最初的一个阶段,属于早期音乐传播的一种原始形态。其次便是媒介传播,最开始的媒介传播是乐谱的传播,这个传播时期也标志音乐的传播进入到了媒介传播的一个时期。

人们常以一个民族的文字符号及其表达的抽象概念和诗情画意来评定其文化品格。同样,人们也以一个文化族群创造的记谱法及其完善程度来衡量其音乐文化的品格。

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财富以前所未有的数量被创造出来。随着财富的积累,财富拥有者开始借以赞助途径来满足感官享乐。经济物质的发展为艺术的发展繁荣铺就了温床,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

▲Handwritten sheet music for the final fugue Tutto

受争议的西方印刷术鼻祖:古腾堡

Origin of printing in the west

基于如此活跃的文化背景之下,印刷术的发明必然会为文化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英国BBC纪录片中的古腾堡和其活字印刷术

西方人认为印刷术是德国古腾堡发明的,然而当年我们的先祖们在看印刷品的时候,西方友人还在羊皮上抄书。因此,印刷术不仅仅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手艺,创造木与纸的传奇,更是一项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技术。

▲古腾堡的工作场景

活版印刷是古腾堡在1446年的成就,他在1450年开始印刷《圣经》,于1455年完成,成为世界首部印刷书籍。

▲《古腾堡圣经》

但印刷术在音乐上的运用,约于1473年应用在带有素歌歌谱的宗教礼仪书籍。第一本用活字印刷的复调音乐集于1501年由彼得鲁奇在威尼斯出版。

音乐印刷品中心:威尼斯

Music print center

商业繁荣的威尼斯因印刷业发达控制了当时意大利的音乐印刷和出版。威尼斯的音乐印刷品中心地位一直保持到17世纪的后期。第一本活字印刷复调音乐集的出版,更是巩固了威尼斯作为音乐中心的地位。

音乐,尤其是声乐作品,其由谱、词组成,以及当时声乐艺术的复调形式决定了印刷工艺绝非纯语言文字的排版一样简单。印刷商在考虑利润的前提下,才关心音乐乐谱如何能清晰的印刷出来。

皮埃尔·阿泰尼昂是法国音乐出版商,1514年他出现在巴黎,1525年开始出版音乐作品。他是印版雕刻师Philippe Pigouchet(大约活动于1490-1514) 的女婿和继承者。

在阿泰尼昂之前,佩特鲁奇被认为是第一个使用古登堡所发明的铅活字凸版机械印刷机印刷、出版音乐作品集的人。他使用一种被称为“复合印制印刷术”(multiple-impression printing)的技术,印制主要采用木刻雕版印刷,有点类似后来我们所讲的套印技术,可惜这种印刷方法及其复杂而且费力。印刷流程先后有三次:第一次将五线谱印上纸张;第二次将音符印入五线谱;第三次在音符下方加入文字标识、页码、乐谱名称及签名等等。这样印出的乐谱质量上乘,但是耗时甚巨。

从印版雕刻的女婿到音乐出版商

Engraving of the son-in-law

阿泰尼昂是第一个使用“单一印制技术”(single-impression music printing)的音乐出版商。与之前的技术不同,这种技术将谱线、音符、歌词等放在同一块模板上,不像过去那样分批印刷。

▲金属排字盘

由于这种技术印制所需时间和耗费都较少,它很快就被整个欧洲接受。阿泰尼昂以及其他音乐出版商出版了大量的音乐出版物,这也代表着现代音乐出版的兴起。

皮埃尔·阿泰尼昂的出版物囊括了他那个时代超过150位杰出作曲家的作品,涉及的音乐体裁除了尚松以外,还有舞曲、弥撒曲、经文歌、诗篇歌和受难乐等。

在这些作品集中,一批生活和工作在巴黎或巴黎周围的作曲家,比如克莱芒·雅内坎、克劳丹·德·塞尔米西、皮埃尔·桑德兰等,他们的作品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音乐史上把这批尚松称为“巴黎尚松”。其中由阿泰尼昂出版的雅内坎的五册尚松集,是当时最顶尖的创作。

▲巴黎尚松

他也是音乐史上第一个出版印制弥撒套曲的。在巴黎,阿泰尼昂多次获得音乐出版的皇家专属权,1537年他被任命为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皇家音乐出版商和图书馆长” (imprimeur et libraire du Roy en musique)。由他出版的现存的110部集子是今天我们了解16世纪上半叶的音乐的重要资料。

▲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