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以闪击战歼灭战闻名;大多数人知道的知名将领,是古德里安、隆美尔这些闪击战专家。其实,德军也同样有防御战专家,也不乏经典防御战役。莫德尔,就被军事界普遍认为是防守大师,是二战后期纳粹德国最有能力的将帅,被希特勒称赞为“我的救火队员”。他的战绩,都是在德军转入战略被动守势时,实力远逊于对手时取得的胜利,更加难得。他从上校到元帅只用了6年,也是唯一一个自杀而不投降的德军元帅。勒热夫防御战就是他在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作。

1941年10月,在莫斯科战役中失败的德军开始全面撤退,自此德军进入了战略防御阶段。

而苏军在抵挡住德军犀利攻势后,补充了大规模兵力,得到了美国援助的大量先进装备,开始准备反攻。

苏军反击的第一个战略目标,是莫斯科西部勒热夫,这里是是铁路枢纽,位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补给大动脉。虽然苏联红军气势如虹,却被莫德尔率领的德国第九集团军阻挡在此一年多,上百万的红军将士命丧沙场,以悬殊的伤亡比,铸就了一个历史名词——勒热夫绞肉机。之后的数十年,苏俄官方历史中几乎见不到相关的记载,指挥者朱可夫的回忆录也语焉不详、不愿提及。在深受苏俄影响的中国,自然就更没有多少人知晓了。

勒热夫距离莫斯科不到200公里,由德国国防军第9集团军驻守,是一块长约150公里、宽约100公里的突出部,突出部是防守作战的大忌,守军三面受敌,随时都有可能被敌军拦腰斩断,导致围歼。但由于位置特殊,希特勒基于两个战略考虑,希望能守住这里。首先,勒热夫突出部距离莫斯科近在咫尺,直接威胁苏联首都,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政治意义非常突出。从此地撤退,会损害德国的国际声望;其次,由于勒热夫突出部的存在,苏军不得不在莫斯科一线保持百万大军,因此无法增援乌克兰战线,有利于德军在南线的攻势。

1942年1月,希特勒破格提拔莫德尔为第9集团军司令,这是他在三个月内连升的两级。但是,在有关防守策略上,莫德尔和希特勒却出现了分歧,莫德尔在和希特勒争执时,曾两眼盯视希特勒粗鲁反问:“我的元首,是谁指挥第9集团军,你还是我?”这一公开顶撞震惊了希特勒,他试图直接下达命令给第47装甲军,莫德尔梗着脖子反驳:“我不会执行这个命令。”让希特勒又惊又怒,但最后以希特勒让步了结。是德军高级将领中少有的敢于顶撞希特勒的人物。

莫德尔接手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烂摊子。第9集团军纸面兵力26万人,1942年开春后,希特勒为在南线展开大规模攻势,抽调走绝大部分火炮和坦克。第9集团军的战斗部队不足100个营,总兵力不足5万,战斗序列里的165辆装甲战车,只剩下区区60辆,却要扼守长达280公里的半圆形防线。

在苏军的角度,勒热夫突出部如同斜刺入苏军防线的一把匕首。他们不希望德军在此存在。朱可夫明白,不清除掉这5万德军,那苏军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资源耗在这里,无法支援孤军作战的乌克兰苏军。因此,他调集了压倒优势的苏军,急切希望攻克此地,因此,在莫德尔坚守勒热夫的一年多时间里,德军时刻都要面对上百万的苏联军队。

临危受命:出手即旗开得胜

莫德尔上任时,第9集团军漫长薄弱的防线,已经被苏军加里宁方面军多点突破打开了多处缺口。苏军第39集团军甚至从奥列尼诺突入德军防线纵深100公里,随后跟进的第22、29两个集团军将坚守奥列尼诺的德军第23军包围。另两个德国军在勒热夫附近,需要抵挡苏军16个师的围攻,苏军前锋部队,甚至已经打到距离集团军司令部几公里的地方。

军事史有一个著名的轶闻:莫德尔抵达司令部就职时,看见的是德国军官们一张张沮丧绝望的脸。作战参谋刚简要介绍完情况,莫德尔立刻在地图上布置反击规划,参谋目瞪口呆,问道:“您带来多少部队实施反击?”莫德尔哈哈大笑:“就我一个人。”据军官们回忆,莫德尔就像一部电池一样,具有不可思议的旺盛精力和能够激励部队的乐观态度,他每天花1个小时研究地图,花10个小时走访他的部队。

莫德尔到达前线后,立刻着手实施一系列反击,将苏军撕开的防线连成一片。但他的反击兵力非常可怜,奉命救援奥列尼诺的,是党卫军骑兵旅3千人加第206步兵师的一个战斗群几百人,装甲火力是4辆III型突击炮。但莫德尔推算,苏军官兵随身携带的弹药干粮已经所剩无几,后勤补给时断时续,此时已是强弩之末。这个判断非常准确,突入德军防线的苏军已经断粮,开始屠杀军马充饥。大炮虽多,却没有炮弹补充,每天只能打几炮骚扰德军。

1942年1月21日,德军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向奥列尼诺发起反击。苏军果然一触即溃,短短48小时以后,反击部队就同奥列尼诺守军结合。此后,莫德尔又命令第47装甲军由塞乔夫卡出击,切断突入德军防线的苏军第29、39两个集团军的联系。此次反击使苏军第29集团军遭受重创,阵亡2.6万人,被俘5000人。德军击毁苏军坦克187辆,缴获苏军火炮343门。

军事指挥的神来之笔:塞德利兹作战

突入德军后方的苏军第39集团军,数量约6万人,盘踞在勒热夫以南地区,频频骚扰德军后勤补给线,威胁莫德尔后方安全。由于德军兵力不足,一直无法彻底切断这支苏军与后方的联系。7月初,莫德尔策划了“塞德利兹作战”,此战,莫德尔又有神来之笔,他临时组建的一支特种部队“莫德尔骑兵旅”,在战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苏军第39集团军占据一片长80公里、宽50公里的椭圆形区域,大部分是人迹罕至的森林沼泽,只有奥列尼诺公路穿越该地区的西北一侧。苏军在这条公路两侧构筑坚固防御工事,部署重兵把守。莫德尔认识到苏军占据地利条件,正面强攻必然伤亡惨重,必须派遣一支奇兵穿插迂回到苏军防线的后方。这支奇兵必须具备穿越森林沼泽的机动能力,和深入敌后孤军作战的胆气。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麾下8个步兵师的侦察营集中起来,临时组建一支特种部队,番号为“莫德尔骑兵旅”,总兵力约2千人,官兵人手一支MP-40冲锋枪,每连配备24挺MG-34机枪,两辆马车装载弹药给养。

经过6周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强化训练,骑兵旅奉命出击。7月2日凌晨,德军从四个方向同时发动进攻,第1装甲师沿着公路由北向南强攻苏军西北防线,而骑兵旅从东北方向穿过15公里的原始森林,向苏军防线侧后穿插。果然不出莫德尔所料,苏军沿公路的防守层次分明,阵地伪装严密,第1装甲师受到地形限制,部队无法展开,进展缓慢。苏军不相信德军能够穿越森林沼泽,因此骑兵旅的突击方向只遇到微弱抵抗。

骑兵旅推进几公里后进入沼泽,坦克和机动车辆无路可走,只得停下来。自行车连官兵跟在骑兵后面徒步跋涉深及膝盖的泥潭,继续前进。经一整天强行军,该部在傍晚抵达目的地,重装备直到次日凌晨才陆续赶到。正午时分,骑兵旅突然从森林杀出,猛攻苏军后勤部队,迅速控制了一段公路。然后沿着公路由南向北进攻,苏军西北防线腹背受敌,很快瓦解,引发雪崩效应。经11天激战,苏军第39集团军被全歼,阵亡1万,伤俘5万,德军缴获坦克230辆,火炮760门。

让“火星”无光

勒热夫突出部让斯大林如鲠在喉,9月26日,决定对勒热夫突出部的德第9集团军发动战略级反攻。在苏俄名将朱可夫指挥下,代号“火星”,动员参战部队两个方面军,总兵力190万,火炮24000门,坦克3300辆,战机1100架。意图以绝对优势,一举解决心疼之患。

“火星”作战体现了朱可夫的典型风格。苏军7个集团军将在东、西、北三个方向,以泰山压顶之势对德军第9集团军发起向心攻击,其中主攻方向位于突出部的东西两侧。朱可夫打算从这里腰斩德军防线,围歼第9集团军。苏军各部队将以装甲集群为突击箭头,对德军防线进行正面强攻。这是两个月内,朱可夫第二次百万大军规模的进攻。

但是,朱可夫显然低估了德军防守的坚韧和反击能力。第9集团军据守勒热夫突出部将近一年,对战场了如指掌。德军依托地形构筑纵深防御,将城镇乡村修建成要塞据点支撑防线,精确部署了交叉火力网杀伤突破敌军。此外,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拥有强大的战略预备队,战役爆发以后不断增援莫德尔,先后有5个装甲师和1个摩步师奉命驰援。

11月25日,“火星”作战正式打响。勒热夫突出部北侧,刚重建的苏军第39集团军发动牵制性进攻,突入德军防线10公里以后便停滞下来。突出部东侧,苏军西方面军的第20、31集团军总共20万官兵,在500辆坦克的支持下发动正面强攻,在他们面前,德军仅第27军4万官兵严阵以待。经过3天激战,苏军第31集团军仍然无法撼动德军第102步兵师扼守的防线,裹足不前。苏军第20集团军的第一攻击波突破了德军前沿防线,第二攻击波立刻向纵深挺进,意图切断德军的生命线——勒热夫-维亚兹玛铁路。但突破苏军一路需要面对星罗棋布的德军坚固据点,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的火力阻截,雪地荒原上的骑兵部队伤亡惨重。而德军第5装甲师和第78步兵师及时沿勒维铁路南北对进,发动凌厉反击,切断突破苏军的后路。到29日晚,突破苏军支持不住,不得不放弃原计划,转头向东突围,苦战败退回苏军防线。激战5天后,苏军第20集团军伤亡3万余人,损失200辆坦克,无力再战。

在突出部西侧,苏军加里宁方面军的进展顺利很多。第41集团军在重镇别尔伊南面成功突破德军防线,第1机械化军冲开一个宽达20公里的缺口,突入德军防线40公里。第22集团军在别尔伊以北的卢切萨河谷也突破德军防线,第3机械化军冲开一个宽8公里,深15公里的缺口。

危急时刻,莫德尔依然保持冷静。他将作战部队继续派往前线,稳固好每一道防线,让士兵们依托防御工事,不断消耗苏军弹药和体力。

面对苏军的强大攻势,莫德尔设计的德军防线弹性十足,不断向后弯曲,却始终不破裂。驻守别尔伊的德军第246步兵师虽然身陷重围,却依托坚固工事,沉着应战,吸引了苏军大量预备兵力。突破进来的苏军第1、3机械化军遭到德军第1装甲师和大德意志摩步师的顽强抵抗,逐渐举步维艰。

第二周,苏军在东、北、西三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因为德军顽强的纵深防守,也都显露疲态,不得不转攻为守。苏军凶猛攻势成了强弩之末。

莫德尔立刻抓住机会,开始翻盘!12月7日,德军反击突破最深的苏军第41集团军。第1装甲师和大德意志摩步师一个团从北面,第19、20装甲师从南面,向苏军据守的突出部两侧发动钳形攻势。3天以后,德军南北两路会师, 4万苏军被包围。原本还在包围德军的苏军,转眼间,却被德第9集团军堵住防线的豁口后反包围了起来,苏军军中顿时一片大乱。陷入困境的41集团军被命令就地死守,等待救援。

朱可夫面对局面的转变,决定孤注一掷,投入战略预备队进攻,企图从勒热夫突出部东侧击破莫德尔的防线,救援被围苏军。12月11日,苏军第5、6坦克军2万官兵和350辆坦克,在宽仅4公里的正面猛攻德军的坚固防线。上午10点,第243、247步兵师率先发起人浪冲锋,立刻遭遇凶猛的火力。残酷的战斗进行了一天,整个突破面陷入瘫痪。然后,第5坦克军的装甲集群投入战斗,硬冲德军防线,但是遭到德军坦克的凶猛反击,损失巨大被迫后撤。关键的高地几度易手,战场上到处都是燃烧的坦克和被毁的大炮,苏军前仆后继的波浪冲锋如同海浪冲击礁石,在德军坚固防线和精准炮火前撞得粉碎。

经三天激战,苏军损失坦克300辆,官兵伤亡数万,完全失去了进攻能力。16日凌晨,别尔伊以南的被围苏军,丢弃所有重武器向西突围,付出惨重代价以后返回苏军战线。

至此,“火星”作战以惨败告终。苏军阵亡和被俘26万余人,伤残50万人,损失坦克1847辆(超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参战坦克的总和),大炮1100门。而德军伤亡才不到4万。苏联的战前目标并未实现,而德军的突出部阵地依然坚固。

全身而退:水牛行动

然而,莫德尔的胜利,却证明了他一贯的观点:从战略上,坚守勒热夫突出部是一个错误!如果德军弃守勒热夫,缩短防线,就能省下十几个师的防守兵力增援第6集团军,斯大林格勒的失败悲剧就不会上演。

1943年1月,希特勒终于同意放弃勒热夫突出部。但是,在百万苏军重兵环伺之下,安全撤出并不是易事。

莫德尔制定了代号“水牛”的作战计划,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准备,3月1日开始有序后撤。等苏军发现德军的真实意图而全线追击,却为时已晚。莫德尔最终将第9集团军25万官兵毫发无爽地撤了下来。

莫德尔据守勒热夫突出部15个月,挫败苏军两次百万规模攻势,苏联官方提供的数据是43万将士牺牲,而其它第三方渠道更客观的结论是,包括战俘的损失总数大约共计150万。这场二战中经典的防御战对德军意义重大,直接影响到了苏军的反攻计划。莫德尔在此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卓越智慧才华,让军事界至今为之感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