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天的晚上有一个战士给全屋的人讲了一个小故事,大家听的津津有味。我这个朋友口才好,故事讲的活灵活现,听得食堂小伙伴们忘记了睡觉,故事讲完了大家还是意犹未尽,久久不能入睡。

让我们一起倾听亲历者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原创: 杨金芳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难忘的兵团生活——  给荒友讲故事

文革时期,没有学上,没有书读,文化匮乏,有的只是"造反有理"的口号声。在那荒唐的年代,我有幸认识一个小伙伴,他有办法借到许许多多的书籍。他每借到一本书都会借给我看看,哪怕时间再紧张,我也能看上。那时对于看书真是如饥似渴,时间紧我可以通宵不睡一口气看完,这样的事是经常的。

就这样下乡前我看了很多书,古书籍有中国的四大名著,《三侠五义》整套三部和其他武侠小说多部,冯梦l龙的《三言》,还有《封神榜》、《施公案》、《狄公案》、《包公案》、等等。早期现代小说,唐人的《金陵春梦》,沈醉的《我所知道的戴笠》张恨水言情小说七部,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情三部曲《家、春、秋》,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等,曹禺的话剧剧本《日出》,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外国翻译小说有莫泊桑的《人生》等多部,大仲马《茶花女》、《黑郁金香》,英国名著《名利场》等外国名著多部。杂七杂八的也不知道看了多少。当时最想看的《基度山恩仇记》说是世界禁书想借没有借到,感到非常遗憾。《左传》借来根本看不懂,可还是要硬看。

记得有一天,借来张恨水的《雁来红》,由于只有一晚上的时间,第二天就要还给书的主人。可六个小伙伴都想看,怎么办?书的页数不是很多,差不多100多页。最后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干脆找一个地方大家轮流着念,一个人念,五个人听。问题解决了,马上到一家不影响别人的房间,开始读了起来。从晚八点半读到下半夜两点,一个一个的陆续都睡着了。最后只有我一个人把书看完了,天已经亮了,我拖着疲惫向身体,心满意足的睡觉了。

1968年11月,我下乡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6团一营四连。新的生活开始了,没书读心里不免有些失落。刚到连队,我们十几人住一个房间,干了一天的活晚上没有娱乐。有一天晚上,躺在炕上扯闲篇,说起了看书,我来了兴趣,就给大家讲了张恨水的《啼笑姻缘》。大家听的津津有味,可惜的是我看的这本书最后少了几页,樊家树和沈凤喜最后是否又见面,沈凤喜的病好没好不得而知。大家都和我一样带着遗憾的心情入睡了。

后来我到食堂工作,每天工作很忙便无暇讲故事了。突然有一天帮我借书的那位朋友来连队看我,住了一星期,和炊事班的男生都熟悉了。一天晚上,他说他听过一个朋友讲印度电影"流浪者"非常有意思,我给你们讲讲。我这个朋友口才好,故事讲的活灵活现,听得食堂小伙伴们忘记了睡觉,故事讲完了大家还是意犹未尽,久久不能入睡。那正是我记忆力强盛的年代,听了一遍,我就记住了。这个电影故事,以后成了我讲故事的保留节目,走到哪就讲到哪。

1970年我从炊事班调到四排大田排,当十四班的班长。不知道怎么着何云涛知道了我会讲故事,隔三差五的晚上饭后就把我叫到他们房间,缠着我要听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我自己都讲腻了,可他们百听不腻。后来干脆就讲三言里的故事。什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赵太祖千里送京娘"等等,最后连"卖油郎独占花魁"都讲了。那个年代能听到这样的故事也算他们的福气。那是提倡无情无欲的年代,二十来岁的小青年是否能禁锢得住,天晓得,大家听完一个故事比吃肉都高兴。

1970年的秋天,连里派我到师里去学编织。学编织就是用玉米棒的皮子做原料,编成买菜的篮子,废物利用好创收,学了十来天。学习期间我和当地的战士们睡在一起,南北大炕30几个人。一天的晚上有一个战士给全屋的人讲了一个小故事,大家听的津津有味。他的故事勾起了我的兴致,好!我来给你们讲一个。一个"流浪者"把他们听的觉都睡不着了。黑着灯,鸦雀无声,我以为都睡着啦,就说:"不讲啦,睡觉吧"!话刚刚出口全屋的人都嚷嚷,叫我快讲下去,原来都没有睡,都沉浸在故事情节当中了。学习期间把"流浪者"、"啼笑姻缘"讲完,我的学习班也结束了。

还有一次,营里办先进分子学习班,连队派我去参加。营里条件不好,没有礼堂,集中开会就在一个大房间,里面还有两个套间,我坐在里屋套间。会议中间休息的时候,应战友的要求我又开讲啦。本来休息时间讲讲也就算了,可是听众不饶我。外面开会了,里面几个人苦苦的央求我讲下去,我说晚上睡觉再讲,他们不干,没有办法,我就小声讲,领导在外面大房间讲,我就在里面小房间讲。有几个人看到我们聚在一起,好奇,过来一看也不走了,这样就一直把故事讲完。讲的还是"流浪者",后来又讲了"啼笑姻缘",这学习班参加的,要让营长知道还不知怎么批我呢!

1973年,连队场院的水泥场地扩建,农闲期间连里组织战士拉石子,我们班负责卸车。四轮拖拉机拉一车斗石子,我们卸完等到下一车来,中间有近半小时的时间休息。坐在场院种子库里无聊,我又开讲啦。先讲"小五义"里的几段故事,讲到一半拉石子的车来了,小伙伴们根本不用叫,马上都爬起来跳上车箱,轮起铁锹三下五除二,几分钟就卸完车,大家的干劲空前的高涨,都是抓紧干活,不用任何人督促,为的是能多听几分钟的故事。后来又讲了《三侠剑》里"蒋百芳出世"一段。看到小伙伴们那样认真听,我自己心里也美美的,为丰富战友们的文化生活做了点贡献。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有电影、电视、手机微信可看,书店里的书应有尽有,文化生活丰富的无法想象。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也想象不出,我们年轻时候生活在文化枯竭年代,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珍惜现在的生活吧,生活会越来越美好,祝所有的兵团战友们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