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后来,宅急送便没有了名气,业务能力一落千丈,中国快递市场爆发之后,宅急送又没能抓住机会翻身,眼看着三通一达这些公司争抢市场,自己却无能为力。2005年,宅急送在福布斯中国潜力公司排行榜的名次上升到第7位,这时候的宅急送已经是一家拥有8000名员工、1500辆车、总资产超过3亿的大型快递公司,网络覆盖了全国两千多个网点,年营业额达到6亿人民币,占据60%的市场份额,业内第一,顺丰也不及它。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进入了电商时代,电商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许多行业的发展,其中受益最大的当属快递行业。如今正值双11,近日国家邮政局预测,双11快递业务量将达28亿件,平均每个中国人贡献了两件快递,在这个快递鼎盛的时期,中国成为千亿级别的快递市场也指日可待。

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快递行业的两极分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以京东、顺丰、三通一达为首的一线快递企业越来越好,但是那些规模比较小的快递企业,如今却逐渐被众人遗忘,比如说宅急送。

一说到宅急送,有的朋友会疑惑:是肯德基的宅急送吗?这也难怪,宅急送现在的名声早已不再,已经没落到被肯德基的配送给取代了(这说起来有点讽刺)。事实上,宅急送曾经是国内一家非常有名的快递公司,也是一家“元老级”的快递公司。

(一)艰难起家

宅急送成立于1994年,比顺丰晚了一年,创始人是陈平和陈东升两兄弟。1994年1月18日,这兄弟俩各出25万元,创立了北京双臣快递公司(宅急送的前身)。

当时,整个公司只有一间26平方米的办公室、七个人和三两三轮车,这是全部的家当。在那个年代,中国人还没有“快递”这个概念,因此公司开业前三天,没有一个人光顾。

等到第四天,陈平开始急了,到大街上宣传,终于迎来了第一单生意:一个等车的人,误认为快递车是大巴车,然后给了陈平一块钱便上车了……到头来,这第一单生意还是一个乌龙。

创始人陈平

公司刚成立不久,陈平陈东升因资金问题而到处去借钱,各路亲戚朋友纷纷帮忙,这才使公司渡过难关。1995年,北京双臣迎来历史性的一刻,日本一城株式会社向双臣投资180万元,合资成立“北京双臣一城快运公司”,一城株式会社占股37.8%。得到投资后,双臣便开始迅速扩张,服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不断升高,在国内渐渐地有了名气。

(二)扩大规模

为了扩大规模,陈平大胆地做了一个决定,把北京总部的管理全部派出去,到全国各地圈地建设快递网络,并且宣布大家权利都一样,赚钱可以自己开销。从那时候开始,团队生产力得到了解放,规模迅速扩大,两年时间成立了七家子公司,全国网点接近200个。

随后,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由于总部和分部都是“平级”,陈平的影响力逐渐被削弱,最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开始削权,最后终于稳定了下来,但也得罪了很多人,众多高管因此离职。

(三)走上颠覆,收购顺丰?

2003年,双臣一城快运正式改名为宅急送;2004年,宅急送还被国家评为最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公司;2005年,宅急送在福布斯中国潜力公司排行榜的名次上升到第7位,这时候的宅急送已经是一家拥有8000名员工、1500辆车、总资产超过3亿的大型快递公司,网络覆盖了全国两千多个网点,年营业额达到6亿人民币,占据60%的市场份额,业内第一,顺丰也不及它。

2007年,宅急送的营业额已经达到13亿,至此,宅急送跟顺丰齐名,在当时被称为“北宅急,南顺丰”。

公司实力增强之后,陈平想收购顺丰,以此扩大公司规模。但是,王卫一口拒绝了陈平。眼看着顺丰的规模不断扩大,跟宅急送的差距不断拉开,陈平慌了。2008年,为了扩大公司规模,陈平斥资新招一万名员工、新增2000个网点、新购400辆车。

这一次改革,花了超过一亿人民币,导致公司资金缺口非常大。2008年年底,金融危机爆发了,大大小小的公司都缩进资金过冬,但宅急送由于规模过大,公司无力周转,导致总收入增长停滞,资金链断裂。

(四)一落千丈

2010年之后,宅急送的业务开始逐渐萎缩,而三通一达和京东这些公司的崛起又给它当头一棒。再后来,宅急送便没有了名气,业务能力一落千丈,中国快递市场爆发之后,宅急送又没能抓住机会翻身,眼看着三通一达这些公司争抢市场,自己却无能为力。

如今时过变迁,宅急送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已经越来越小,早已被迫退出第一阵营,沦为“二线公司”。相反,顺丰现在已经成为快递行业里的大哥,凭借着速度和服务质量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快递满意度排名一直以来都是第一,然而,宅急送现在的快递满意度连前十都排不上。很多客户反映,现在的宅急送服务态度是真的差,而且快递员态度恶劣。去年年底,网上更是一度传出“宅急送快递许可被注销的消息”,不过后来官方出面辟谣了。

客户的差评

写在最后:假如当年王卫接受了陈平的收购请求,那么现在宅急送会不会是另一个局面,中国快递市场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对此,你又是怎么看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