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如今已经从大多数读者的生活中淡去了,但是它作为传统文化用品的代表之一,却成了收藏界的“宠儿”,尤其是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四大名砚”,也还是各大博物馆所引以为傲的藏品。比如在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广博)就珍藏了两方端砚,可谓是名砚中的名砚,但是广博的专家们却不满足,还依然在苦苦寻找着传说中的“第三方砚台”。那到底这是一方什么样的砚台呢?今天就让小编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砚台作为中国传统的文房用具,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因此历史上产砚的地方也有很多,而其中的佼佼者就被称之为“四大名砚”,分别是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的洮砚和山西新绛的澄泥砚。但“四大名砚”也还是有伯仲之分,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端砚,而端砚的佼佼者就是广博的这两方砚台,分别是端石千金猴王砚(猴砚)和清光绪嵒华四象砚(鹤砚)。

这两方砚台到底珍贵在何处呢?若不是行家,肯定看不明白,小编就来给您解释解释。

首先是实用价值,这两方砚台刚柔并济,温润如玉,给人婴儿肌一般的触感,而且还继承了端砚“起墨快,发墨好”的特点,另外它一年四季也都能保持湿润,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可以“呵气研墨”。

其次是观赏价值,工匠完全是按照天然的纹理雕刻而成,所以鹤砚有鹤,猴砚有猴,就这样宛若天成一般的展现出来,堪称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以在观赏性方面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是稀缺价值,莫说这“端砚三绝”是唯一存世的精品砚台,即便是普通的端砚,现在的产量也越来越少,因为端砚自问世已有千年,所以目前制作端砚的石料资源已接近枯竭,所以就印证了那句话——物以稀为贵。

但是懂行的人都知道这“端砚三绝”还少一个绝,在揭秘传说中的第三块“绝”砚之前,小编先介绍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晚清重臣张之洞,早年他任职两广总督的时候,他与一位何姓官员开发大西洞(端砚的砚石产地),期间他无意中得到了一块上等石料,而且石料上还隐见三个动物的模样。于是张之洞便让这位何姓官员,找到当地有名的端砚工匠,并按照石料天然的纹理,雕刻了三方砚台,也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端砚三绝”,猴砚,鹤砚和牛砚。

所以自打“端砚三绝”问世,就成了砚中精品。在之后的数十年间,这三方砚台几经转手,历经了波折和磨难,甚至还曾漂洋过海去到别处。后来其中的两方砚台,猴砚和鹤砚,被中山大学教授商先生所获并转赠国家,于是广博这才有幸收藏,但牛砚却一直了无音讯,它就成了广博苦苦寻找的第三方砚台。

而对于另外一件“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牛砚来说,它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为看不到所以才好奇。那么牛砚是什么样子的呢?小编推测它在制造工艺方面,应该与猴砚和鹤砚应该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整体上大小和规格应该也都是相似的,唯一不同的也许就是纹理图案。牛砚自然是牛的纹饰,或悠闲散步,或伏卧小憩,与猴砚和鹤砚上的动物也是一样的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自然闲适的感觉。

对于“端砚三绝”一直都不能团聚,小编也感到十分的遗憾。但只要不放弃希望,就一定可以找到它失散多年的“兄弟”,也许它就被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等待着有缘人的发现。如果读者们知道相关信息,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